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王国祥  武鹄 《石油化工》2010,39(10):1122
以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FeCl_3-顺丁烯二酸(BA)为复合催化体系,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采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AN),该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考察了单体配比、n(AIBN):n(FeCl_3):n(BA)、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PAN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AN):n(St)=50:50、n(AIBN):n(FeCl_3):n(BA)=1:1:2、反应温度为70℃时,聚合反应速率较快,PA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小于1.20(单体转化率大于30%之后),此时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铁-钴合金箔,探讨了电解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铁-钴合金箔组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能谱仪对铁-钴合金箔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及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随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合金箔中铁质量分数先增后降,随着温度的下降、pH的增加,合金箔的铁质量分数增大;合金箔铁质量分数随亚铁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在酸性柠檬酸盐-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纳米晶低钼高铁Fe-Ni-Mo合金箔, 探讨了电沉积的工艺条件对合金组成的影响规律, 并确定了制备低Mo高Fe含量的纳米晶Fe-Ni-Mo合金箔的电解液组成和工艺条件。 通过SEM、XRD和EDS对合金箔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合金箔表面平整, 结构致密, 无孔洞及裂纹, 晶粒属于纳米晶, 晶粒尺寸随电流密度、pH值和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合金箔为FeNi置换固溶体, 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呈现很强的(111) 和(200)晶面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5.
用水合硫酸钛替代传统液体无机酸催化合成了2$C乙氧基乙醇醋酸酯。考察了影响该反应的多种因素,于冰醋酸0.2mol,乙二醇单乙醚0.26mol,反应时间80min,Ti(SO4)2·4H2O用量0.8g,油浴温度120℃,15mL环己烷作带水剂,酯化率可达98.6%,且产物色泽好,催化剂易回收,可多次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无机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2-乙氧基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冰乙酸和乙二醇单乙醚为原料 ,采用一水合硫酸氢钠无机固体酸替代传统液体无机酸催化合成了乙酸 2 -乙氧基乙酯。确定了最佳酯化反应条件 :冰乙酸 0 2 0mol,乙二醇单乙醚0 2 4mol,NaHSO4·H2 O用量 0 6g ,反应时间 10 0min ,油浴温度 12 0℃ ,环己烷带水剂 15mL ,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 99 1% ,且产物色泽好 ,后处理简单 ,催化剂易回收。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为单体,六次甲基四胺为配体,四氯化碳为引发剂,铁粉为催化剂,水合肼为还原剂,水为溶剂,在较适宜的温度下,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可控的聚苯乙烯。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溶剂为5mL,催化剂铁丝质量为0.6g,引发剂四氯化碳用量为0.3mL,还原剂水合肼用量为0.4mL,同时温度越高转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效催化、生物工程、医药领域.本文介绍了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SiO2/聚丙烯酰胺类杂化材料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Fe Cl3·6H2O为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HTMA)为配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在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173)和四氯化碳(CCl4)双引发剂共同存在下,利用光聚合的方法,研究了单因素条件下MMA光聚合收率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优化。目标产物经红外分析表明,得到的聚合物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相似文献   
10.
张一甫  武鹄 《河南化工》2001,(12):10-11
介绍了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苯乙烯(St)三元共聚合成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方法,应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共聚温度80℃、St用量0.20mol、MMA用量0.35mol、BPO用量为2.3g时可获得剥离强度高的压敏胶粘剂;共聚温度75℃、St用量0.10mol、MMA用量0.30mol、BPO用量为3.8g时可获得高固含量的压敏胶粘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