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磷脂,是大豆油脂加工后的副产品。自从甘年代,德国研制开发出大豆磷脂专项产品以来,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美国、德国、中国和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介入这项工作。大豆磷脂加工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总产量与总需求量不断增加,单一和复合系列制品不断推出,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完善,应用开发领域不断拓展,大豆磷脂加工业独具特色呈火红势态,大豆磷脂产品为世界性风行时尚的消费品。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和加工基地,在全国及世界上均占有一定的位置和份额。虽然自60年代开始,对大豆磷脂的科研、开发…  相似文献   
2.
基于激光测风雷达数据,针对风速的非线性特性,提出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进行风速预测。搭建预测模型,根据预测风速对风电机组进行预变桨,分析风电机组叶根矩载荷。采用新疆某风电场激光测风雷达数据仿真并与其他预测模型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麻雀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可精确预测风速,且显著提升极限学习机预测速度及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性能;预变桨后,风电机组叶根矩载荷大幅减小,提升了桨叶使用寿命及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激光测风雷达数据,针对风速的非线性特性,提出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优化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进行风速预测。搭建预测模型,根据预测风速对风电机组进行预变桨,分析风电机组叶根矩载荷。采用新疆某风电场激光测风雷达数据仿真并与其他预测模型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麻雀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可精确预测风速,且显著提升极限学习机预测速度及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性能;预变桨后,风电机组叶根矩载荷大幅减小,提升了桨叶使用寿命及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豆蛋白的特性对其高湿挤压纤维化的影响,分别选用低温脱脂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和五个不同品种的大豆为原料进行实验。研究了氮溶解指数(NSI值)、粒度及大豆蛋白7S/11S比值等因素对高湿挤压纤维化产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挤压原料特性对高湿挤压纤维化产品的感官质量、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较高NSI值和较低粒径范围(0.076~0.135mm)原料的挤压产品纤维化结构较好;大豆11S球蛋白在挤压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11S球蛋白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挤压纤维化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风味无壳白瓜籽小食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味无壳白瓜籽小食品的研究(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朱秀清,王喜泉(黑龙江省乳品中心)付春梅(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周玉伦前言随着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由温饱型转向营养型,随之而来的一一对功能保健食品的开发与食用已...  相似文献   
6.
王喜泉 《中国油脂》2006,31(5):42-44
对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水解产物的黏度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钙包溶性;在水解时间3~4 h时乳化稳定性最强;麦芽糊精、脱脂奶粉、乳清粉、蔗糖酯对大豆分离蛋白水解产物的乳化稳定性有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豆加工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工作与生产实际,在查阅和调研了国内外大豆加工业相关资料和项目之后,对生产现状进行了简要表述,对发展趋势进行了粗浅分析。明确指出:国外大豆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原料生产与产品研发同步进行,努力抢占国内外市场,开发传统品牌产品,加强宣传工作力度,瞄准“三高”产品,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组建发挥社会团体作用,推动大豆产业发展。国内发展趋势是注重快餐型大豆食品生产,适应消费人群生活特点,注重大豆蛋白功能性的研发,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注重油脂加工业合理布局,扩大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以此发挥优势和强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大豆加工产业。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完全可降解性的生物聚合物,无抗菌性、机械性能及阻隔性能差限制了其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通过将纳米ZnO和纳米TiO2分别加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中制备SPI/纳米ZnO复合膜和SPI/纳米TiO2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包装特性进行比较,确定一种更有利于提升大豆分离蛋白基薄膜相关性能的纳米材料。分析结果表明:纳米ZnO在SPI膜液中的分散性优于纳米TiO2在SPI膜液中的分散性,纳米ZnO和大豆蛋白的相容性更好,且成膜后能更好的发挥协同作用,SPI/纳米ZnO复合膜较SPI/纳米TiO2复合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抗菌性能更为突出(P<0.05)。纳米ZnO和大豆蛋白以3%的质量比制备复合膜时,SPI/纳米ZnO(SZ3)复合膜相比较于SPI膜,拉伸强度从6.64 MPa升至18.33 MPa,水蒸气透过率从 20.63×10-2 g•mm/(m2•h•kPa)降至2.94×10-2 g•mm/(m2•h•kPa),氧气透过率从3.32×10-5 g•m/(m2•d•kPa)降至1.54×10-5 g•m/(m2•d•kPa)。此外,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抑菌性随着纳米粒子的添加呈上升趋势,在活性包装应用中具有极大潜力。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蛋白基薄膜的未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凝胶性作为大豆分离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备受关注。大豆蛋白在产品中多用作多种配合物如水分子、糖类、脂质以及不稳定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包埋载体,但大豆蛋白天然凝胶制品存在结构松散、成品率低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凝胶制品的应用与发展。本文从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形成机理进行解析,并对大豆蛋白构象及组成、多糖、脂质间的相互作用、离子强度等内在影响因素,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外部因素对凝胶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分析,以期对今后大豆蛋白凝胶制品加工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氮气助排在冷42块提高蒸汽吞吐效果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喜泉 《钻采工艺》2005,28(1):56-57
蒸汽吞吐中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和地层含油饱和度的减少,周期含水上升,油汽比下降,开采效益变差。氮气助排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有效措施,其机理是提高驱油效率,补充驱动能量,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和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冷42块实施的11口井周期产液量明显较上周期有所增加,平均增加1.35%,周期回采水率平均增加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