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东部煤系烃源岩形成环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钻井、地震、测井及测试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东部地区石炭—二叠系主要发育一套浅海碳酸盐岩台地相灰岩、障壁—潟湖、潮坪、沼泽及三角洲相陆源碎屑岩和煤层.从纵向发育的沉积特征来看,上石炭统本溪组发育浅海台地相碳酸盐岩和浅海陆棚相(陆表海)砂泥岩,太原组主要发育障壁—潟湖、潮坪、沼泽相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和煤的混合沉积;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三角洲平原沼泽相砂泥岩及煤,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则以发育近海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局部有河流沼泽的泥炭和煤发育.沉积环境总体具有自下而上、由南向北由浅海相、海陆交互相逐步过渡为陆相的基本特点.成煤环境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山西期潮坪、潟湖过渡带之潮坪沼泽环境及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是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的重要增储上产领域。及时开展该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再评价研究,有利于为下步勘探部署提供参考。综合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技术手段,结合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物理模拟、TSM盆地资源评价数值模拟等新方法和勘探新资料,系统分析、对比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品质特征和展布特征,进而深入开展生烃潜力的再评价。杭锦旗断裂带以南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具有"品质好、演化程度高、厚度大"的总体特征,而断裂带以北地区则相反。基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结果计算,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的总生气量为15.922×1012 m3,断裂带以北地区生气强度一般小于10×108 m3/km2,而断裂以南地区生气强度主要分布于(15~35)×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及临清坳陷东部地区(胜利油区)石炭—二叠系经过印支—燕山期的多期挤压以及喜山期的以拉张为主的构造作用后,形成了东西分带分块、南北分带的赋存状况。其中,印支—燕山期挤压抬升北东强、南西弱;喜山期拉张则南东大、北西小,由此造成了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埋深不同的"断块体"。表现为北东断块体碎、小,而南西断块体相对大而成片。此外,2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得石炭—二叠系残留的断块体厚度成"楔状"。其中,印支—燕山期的多期挤压抬升剥蚀及其所形成的构造反转,造成断块体东西两侧呈逐渐减薄的趋势;而喜山期的强烈拉张,使得断块体北深南浅,北翼深部呈"楔状"减薄,南部逐渐抬高。上述特征对该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晚期成烃(主要是二次生烃)、成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机制对厘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尤为重要。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开展了封闭环境条件下,Ⅲ型烃源流体—长石石英砂岩储层协同演化模拟实验。Ⅲ型烃源岩生成的大量CO2在140℃或170℃储层地温条件下会导致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是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烃源流体的滞留效应对储层致密化至关重要;封闭成岩体系下,致密油气勘探应以寻找有利于原生孔隙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相砂体为指向,在半开放—开放体系成岩环境下,应以寻找酸性流体优势运聚区次生孔隙发育的储层为指向。   相似文献   
5.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层系,对其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效性认识的分歧制约了对主力气源和勘探方向的认识.对川西坳陷雷口坡组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雷口坡组碳酸盐岩中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无定形体为主;藻纹层与非纹层部分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雷口坡组三段有机碳含...  相似文献   
6.
借助油气评价仪、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从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方面资料,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总体质量较差,但仍有中等质量的烃源岩存在;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Ⅰ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基本上达到过成熟演化阶标。富县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来源,沉积时较深水的还原缺氧的成水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西南缘下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陆缘沉积环境形成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2种岩性的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勘探成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曾经有过较高的生烃过程。较好的烃源岩一般发育在弱还原—还原、盐度较大的半深水环境中,多为Ⅰ、Ⅱ型。寒武系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在三叠纪,对现今的资源贡献有限,奥陶系马家沟组、平凉组烃源岩主要生烃阶段有侏罗纪、白垩纪2期。现今奥陶系烃源岩达到了高演化阶段,以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平凉组暗色泥岩、碳酸盐岩3套烃源岩为主,但存在一定差异。模拟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累计生烃量为172.87×1012m3;北段生烃强度最大超过了40×108m3/km2,南缘地区最大为30×108m3/km2左右。   相似文献   
8.
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模拟实验结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实验表明,煤系烃源岩在二次生烃模拟达到一次生烃终点温度时,已有新的烃类生成、排出,同时轧值变大。分析认为,产生此结果的原因除了有模拟实验本身的因素外,很可能是由于煤系烃源岩对已生成的烃类具有较大的吸附作用,同时二次生烃又经历了一次热加载过程,一次生烃后烃类的排出使参与二次生烃的烃源岩的热动力学体系发生了变化,使得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在达到一次生烃的温度时,变质程度已升高而再次生烃。上述结果解释了义155井中新生界不整合面上下R。值的拟合曲线呈不连续的两段式现象,为孤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烃源岩晚期二次生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煤岩二次生烃模拟中生烃潜量损耗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盆地济阳—临清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岩二次生烃模拟实验表明,煤生烃潜量损耗量与生排烃总量的差值不一致,这很可能是煤可降解物中不稳定的非烃、沥青占很大比例,在演化过程中非烃沥青质的相当部分转化成了不溶有机质或其它非烃组分,从而造成了排出烃与生烃潜量损耗量之间的差值。因此,在资源量估算时,就必须修正以往把煤生烃潜量的损耗量视为生排烃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三维荧光光谱的油气指示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三维荧光图谱具有\"指纹图\"的特征。通过对井中岩屑样品及近地表土壤样品的三维荧光分析,不仅可以指示油气的运移、聚集,而且可以有效地指示油气层的存在及其油气属性,是对于已钻井油气层重新认识(老井油气复查)的有效方法,同时可据其推断下覆圈闭的含油气性质,是地面化探指示油气属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