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稠油油藏注CO2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得到方便实用的稠油油藏注CO2选井标准,以辽河油田的高升、冷家堡油藏为例,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稠油油藏注CO2吞吐/驱替进行了适应性研究,得出了CO2吞吐/驱替的适应性参数。可以看出,CO2吞吐和CO2驱替对油藏参数和施工工艺参数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研究表明,原油黏度和含油饱和度是影响CO2换油效果最敏感的油藏参数;而周期注入量(CO2吞吐)和注入速度(CO2驱替)是影响CO2换油效果最敏感的施工工艺参数。所得的结果对选择合适的稠油油藏实施恰当的注CO2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丰富的深层天然气资源,深层气藏普遍存在高温和异常高压的特点,在试井、生产及井下作业方面都存在很大难度,且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柯深101井从开始试井投产起出现了一系列异常生产状况。以其为例,对异常高压超深气井的生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力敏感造成的近井地带应力损伤、凝析液造成的渗透率损害以及井筒积液、井内落物是造成生产异常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在进行产能试井及制定生产工作制度时,应综合考虑应力敏感及反凝析因素,压差不能过大;采用重复酸化或酸压措施改善近井地带的地层渗透率;当井筒积液严重后可采用气举方式排液,应用电磁加热技术减轻近井积液对产能的影响;井内掉入落物后应及时打捞,以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评价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低渗透气藏的储量占未动用气藏储量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低渗透气藏一般都采用衰竭式开采,在生产过程中地层压力逐渐下降,导致储层岩石变形,使得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从而导致低渗透气藏开发效果变差。在对苏里格低渗透气藏岩心进行大量应力敏感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了线性、指数和乘幂3种典型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乘幂变异模型较其他两者与实验数据更为吻合,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考虑应力敏感性时的低渗透气藏产能公式。由此提出了刻画岩石介质变形的新参数--岩石变形系数,用此参数可以很好地表征低渗透气藏介质变形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低渗透气藏产量的影响,并依据该系数对低渗透岩心的变形程度进行分类,得到了比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低渗"串联"气层供气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国内低渗气田开发过程中,对非均质气层(近井高渗、外围低渗)供气机理认识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用物理模拟技术,结合苏里格气田单井地质模型,建立了平面均质高、低渗气层“串联”物理模拟模型(“串联”模型)及实验方法,模拟研究了衰竭开发过程中非均质气层压力和产量变化规律、单井生产动态特征和配产对稳产期产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稠油油藏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注CO2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稠油油田的许多区块或油藏已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后期,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的方法,以辽河冷家堡油田的几个典型的稠油区块为例,进行了蒸汽吞吐之后注CO2开采的可行性研究,并对数模和矿场先导试验的结果进行了经济评价,给出了不同原油粘度的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吞吐之后注CO2吞吐的可行性。对于前期进行过多软次蒸汽吞吐的普通稠油,随原油粘度增大,注CO2吞吐的换油率增大,可行性增加;对于特稠油和超稠油,前期必须进行1~3轮次以上的蒸汽吞吐,之后实施CO2吞吐工艺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所得的结论对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低渗气藏气体滑脱效应需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气体在低渗介质中渗流时存在滑脱效应,气体滑脱系数是一个有物理量纲的系数,但国内研究者却往往把它当成一个无量纲常数处理,甚至连教科书对此问题也含糊不清。由于国内外研究者采用的单位不一致,国内研究者在研究低渗气藏滑脱效应时引用外文数据不考虑单位转换就把滑脱系数当常量直接引用,造成数量级上的差别,在进行滑脱效应评定时,夸大了滑脱效应对低渗气藏生产的有利影响。因此研究低渗气藏滑脱效应时必须注意量纲和单位的问题。在进行了上百组气体滑脱效应实验的基础上,回归出了滑脱系数与克氏渗透率的函数关系,综合考虑气藏渗透率以及气藏压力后做出了滑脱效应对产量影响的理论图版,根据图版可得知不同渗透率的低渗气藏在不同生产阶段时滑脱效应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电力通信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监测数据的使用 和信息组织的数据库建设,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性能价格比,并结合某一实际电力通信监 测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分析研究了这种系统优化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8.
蒙脱石氯化钾饱和后,经压实或者加热,会出现长石化,钠蒙脱石向类钾长石转化、钙蒙脱石向斜长石转化。在沉积岩10μm级粘土中,其类钾长石是在海沟-海槽和地堑沉积体系中由钠蒙脱石在高压下成岩转化而成。类钾长石可以作为热液循环体系中海水潜入的地球动力特征标志。 本文发现了类钾长石的存在,在定向的X光衍射XRD图中,3.71A、4.23A和3.3A特征峰的比值为1:1:3.8,这种结构可能是按一定比例的,由类微斜钾长石与低石英组成的复合物,这种物质可能是文象花岗岩的先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扬子准地台南缘一些地区和层段的含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麻江背斜中带的成岩作用以早期白云石胶结作用和白云石溶蚀交代石英碎屑为主,晚期广西运动使该区形成背斜并继续抬升,背斜轴部遭到剥蚀和大气淡水淋溶,致使白云石被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利于石油储集;麻江背斜东翼和无锡、常熟、黄桥地区的砂岩矿物成熟度高,成岩作用以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充填原生孔隙为主,沥青充填在石英次生加大残留的原生孔隙中,储集条件略差;安吉康山及下扬子广大地区中上志留统的砂岩,由于浅变质泥岩屑含量高,它们在上覆巨厚地层压力下,表现为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所引起的碎屑彼此镶嵌以及粘土杂基的充填,致使砂岩储集性能最差,仅能形成以构造断裂为主的脉状沥青。   相似文献   
10.
为判识油气储集层中复杂多孔介质的主流通道类型,利用试井解释获取的综合渗透率与岩心测试(或测井解释)得到的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定义了"主流通道指数",同时基于流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主流通道分类方法,实现了储集层流动通道类型的定量表征,并通过典型气藏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主流通道指数"能够定量划分流动通道类型:该指数小于3,基质孔隙为主要流动通道;该指数为3~20,流动通道以裂缝为主、基质孔隙为辅;该指数大于20可视裂缝为唯一渗流通道。典型气藏的动态分析显示,"主流通道指数"可用于评价多孔介质流动通道类型,进而指导气藏分类开发、规避气藏开发风险。图10参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