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鹏  姬伟  曹海伟  邱奇 《城市勘测》2021,31(3):26-30
为验证菌株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增效作用,以菌株Da-6产生的表面活性剂BH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TLC)分析确定BH为脂肽类物质。对BH、鼠李糖脂、吐温80和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性能、排油能力和洗脱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并研究温度、NaCl浓度以及pH值对BH表面活性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H的CMC为25mg/L;在72h内乳化指数仍保持在70%,乳化性能较稳定;同一浓度下,排油直径最大为81.00mm,均优于其他3种表面活性剂,排油能力较强;并且在12h时达到最大洗脱率(90.23%),对油泥洗脱效果优异;在温度10~80℃、NaCl浓度0~16%、pH值4~13,BH仍保持较高表面活性,表面张力保持约26m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电厂SGT5-4000F燃气轮机调试现场情况,研究了该型号燃气轮机在采用俄罗斯天然气为燃料时的点火冲转过程。现详细描述了该燃机在冬季工况下采用俄罗斯天然气点火冲转失败的过程以及现场应急处理措施;利用燃料供给总量不足的线索,找到了燃机控制系统中的限制条件,提出并验证了对症解决方案;阐明了引起燃料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天然气相比原燃料华白数过低,并据此提出了对因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改变传统油井计量、巡检、系统效率测试及动液面测试方式,合理高效开发油井,提高油田生产管理水平,以油井示功图为出发点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究,取得了油井液量自动计量、动液面在线监测、含水率实时计算、油井结蜡及智能加药周期判定等系列成果。示功图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在地面流程简化、劳动组织架构优化等方面,为油田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豆类食品中4种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并评估市场上主要豆类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大豆异黄酮含量数据库.选购日常豆类食品11类,共计51个样品,对样品进行真空干燥、正己烷脱脂、80%甲醇提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豆干类为所选样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最多的食品,平均含量>600μg/g,嫩豆腐、油豆腐、黄豆芽、绿豆芽、豆浆粉和腐乳类样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范围100~600μg/g,豆浆类<100 μg/mL,豆奶粉类<100 μg/g,酱油和绿豆糕类样品中异黄酮含量低于检出限;腐乳类样品中苷元比例较高,说明该类食品中雌激素样活性成分比例较高.推断豆干、腐乳类食品的长期过度摄入,可能会引发较为明显的雌激素样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长庆油田长期使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造成破乳剂不断调整配方、药剂成本高以及加药量难以控制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高压脉冲破乳装置,该装置基于常规电脱水方法,将研制的高频脉冲供电装置与三相分离器巧妙结合实现油水分离。结果表明:在无需加药和加热的情况下,单井来油经过处理后,净化油含水0.11%,污水含油14.5mg/L。该技术不仅节约原油处理成本,且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减轻了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6.
周娟  张海玲  邱奇 《城市勘测》2017,27(6):27-28
文章分析和梳理了石油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和控制技术。针对油田VOCs排放点众多、排放无规律且组分复杂的特点,提出源头和过程控制是油田VOCs治理的关键,项目初建时应将控制措施考虑在内,从根源上减少泄漏。同时应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综合考虑VOCs组成、浓度、处理效率、与工艺的协同性、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末端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在长庆榆林气田采气二厂集气站开展了多管束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现场试验,将该分离器与集气站现有的强吸旋流分离器并联安装,将相同气量分别倒入到两个分离器中,待稳定后测试分离器出口露点.试验结果表明:多管束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后的露点在各种气量配比下均低于强吸旋流分离器露点2~3℃,分离效果明显优于强吸旋流分离器. 多管束管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可根据气量大小控制分流阀开关数量,使其流速控制在设计流速(4.5~6 m/s)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紫花苜蓿中香豆雌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建立影响香豆雌酚粗提取物得率的3 个主要因素即液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与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SAS V8.0 软件分析表明:在液料比27.28:1(mL/g)、提取温度67.7℃和提取时间13.77h 时,香豆雌酚粗提取物得率较高,最佳提取率为2.64‰,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廖春龙  邱奇琦  印遇龙  阮征 《食品科学》2010,31(16):200-203
目的:采用比色法建立一种适用于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运用薄层层析技术分离单糖与低聚糖,展开剂为V(乙腈):V(冰乙酸):V(水)=6:3:2,显色剂为苯胺- 二苯胺- 磷酸,点样量为5μL,层析显色后,苯酚- 硫酸法比色测定。结果:薄层层析可将大豆低聚糖中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等组分分开,通过苯酚- 硫酸法分析其中的棉籽糖,线性范围为20~80mg/mL(R2=0.9932),精密度RSD 为1.5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4%,RSD 为3.99%。结论:以薄层层析- 苯酚- 硫酸法检测食品或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含量,测定结果与HPLC 法对照,相对误差为3.22%,可用于大豆低聚糖中棉籽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节点中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结合两种滤波器共同消除传感节点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射频干扰和频率混叠。针对节点在高采样率采集而要求过渡带窄的情况,在不降低滤波效果的前提下,进行下采样并分级滤波,降低了数字滤波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