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面微地震监测资料静校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面微地震监测缺乏近地表速度资料和由于信噪比较低使得各条测线上初至走时拾取不全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射孔资料、声波测井资料及微地震事件监测资料进行地面微地震资料静校正的方法.讨论了初至拾取方法,对于不连续道的初至拾取,提出了用引导道方法拾取射孔事件和射孔点附近强微地震事件在各条测线的初至;通过声波测井资料建立基准面以下地层的初始速度模型,计算射孔事件的理论走时,进而求取初始静校正量;针对浅部和深部地层速度变化对初至影响程度的不同,设计了浅部二维速度模型和深部一维速度模型,根据射孔事件的实际初至运用反演方法校正初始速度模型,再用反演校正后的速度模型来正演射孔事件理论走时,求取总静校正量.最后,通过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静校正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波场复杂,利用常规极化滤波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在时间域与频率域极化滤波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利用傅里叶变换的频率域极化滤波存在频谱泄漏等问题,引入多阶窗函数,消除了常规方法构造谱密度矩阵中奇异值的影响,同时考虑多道信号的空间连续性对频率域滤波方法进行改进。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微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3.
当前油气监管面临市场主体数量和类型增加、地质和生态环境风险亟需加强管控以及需要往“事中事后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向进行监管方式升级的新形势,对省级管理部门进一步发挥监管作用,部省合力开展油气监管提出了现实要求。省级油气监管长期以来较为被动,参与度低,配合自然资源部每年实施油气督察是其主要内容。虽然目前涉及油气资源的省份均完成了油气督察队伍建立,近年来部分代表省份也以非常规油气为示范主动开展了一些监管工作探索,但省级油气监管仍然存在工作依据不足、未形成规范化的工作体系、缺少开展监管的必要基础资料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省级管理部门实施油气督察形式较单一、对矿业权人督促效果不强,油气勘查开采工作推进受限以及油气资源开采所在地人居环境和安全面临较大风险等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加强省级油气监管工作的建议:(1)完善监管网络,促进监管力量重心下移;(2)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3)增强对油气勘查开采工作的政策指导,促进协调服务制度完善;(4)构建省级油气监管诚信体系,落实监管成果使用;(5)加强油气监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处理流程,分析了微地震监测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储层压裂改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实例应用表明,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大型水平井多级压裂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全变分(TV)模型在去除图像噪声时容易产生阶梯效应的缺点,将二阶总广义变分(TGV)作为正则项应用于全变分模型中可以有效地去除阶梯效应,并且还能够更好地保持图像边缘纹理结构;利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的思想来构造非局部微分算子,将非局部微分算子应用于总广义变分模型中,综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局部总广义变分的图像去噪新模型。新模型充分利用了图像的全局信息进行去噪。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渝东北地区的地震地质特征,在城口页岩气勘查区对城页1井区进行了地面微地震监测试验。环形布设32个监测台站,台站排列直径与页岩气压裂目的层深度相当。采用三分量速度检波器,钻浅孔埋置,其中部分检波器埋深30 m。监测拾取到有效信号74个,储层改造体积1. 93×10~7m~3,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运用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