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维苗  丁云杰  薛飞  宋宪根  吕元 《工业催化》2014,22(11):841-84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MnO/Al2O3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XRD、XRF和H2-TPR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用于乙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反应,考察共沉淀加料方式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时采用的加料方式显著影响制备的Cu/MnO/Al2O3催化剂的织构性质、CuO晶粒大小、还原性能和化学组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催化剂在乙酸甲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其中,反加法制得的催化剂Cu和Mn组分含量相对比值接近理论值,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佳的还原性能,因而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200 ℃、压力6.5 MPa、空速0.6 h-1和氢酯物质的量比50条件下,乙酸甲酯转化率和乙醇选择性分别达98.9%和98.1%。  相似文献   
2.
对微乳液法在制备C2含氧化合物合成催化剂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从制得纳米粒子与载体的结合方式,主要有3种方法:微乳液同步合成法,微乳液沉积法和微乳液浸渍法。目前报道较多的是第一种方法,制得的Rh/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CO加氢生成C2含氧化合物的活性和选择性,但存在金属包埋的问题。微乳液沉积法可部分解决金属包埋问题,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化学作用力不强而导致催化剂热稳定性较差。微乳液浸渍法可以通过保持水核中金属离子在浸渍过程中处于未还原状态从而避免上述这些问题,虽然该法仅用于F-T合成催化剂的制备,但催化性能优越,产物中甲烷选择性非常低,值得尝试用于C2含氧化合物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采用CO加氢反应、CO脉冲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CO-TPD)以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研究了Ti助剂对Rh-Mn-Li/SiO2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C2含氧化合物的影响.CO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微量Ti(0.0025%)的加入,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Ti的负载量增加至0.3%,催化性能下降.CO吸附,CO-TPD和TPR结果表明,添加微量Ti,增加了强吸附CO的量,且微量Ti的添加致使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可能与Ti削弱了Rh与Mn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神经网络技术用于醇水盐体系汽液平衡关联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神经网络,对32个醇水盐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泡点温度和汽相组成的平均偏差分别是0.93K和0.015。对未列入该模型的体系的汽液平衡进行了预测,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负载型Rh基催化剂是实现由煤或生物质经合成气制乙醇等C2含氧化合物过程的最高效催化剂之一,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硅胶、Al2O3、TiO2、多孔炭材料、分子筛和复合氧化物等载体负载的Rh基催化剂性能及其研究进展,阐明了载体中的杂质、孔道结构、酸碱性、表面基团性质和可还原性等性质如何影响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物化性质乃至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载体与活性组分(助剂)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程度是理解载体效应的关键。因此,应设计和制备出具有适宜孔结构、表面活性和可还原性适中、略偏碱性的催化剂载体,同时细致优化催化剂制备和活化过程,以达到适宜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确保产生更多的催化活性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Rh的催化效率,推动该过程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以其环保性和可再生性而被公认为是可替代石化柴油的新型能源,其迅猛发展将导致其副产物甘油的大量过剩,因此,开发和深度利用甘油,使其成为新一代从生物质到化学品的转化平台成为近期研究热点,其中,甘油脱水制丙烯醛是重要途径。综述了实现该过程的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探讨了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条件对甘油脱水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甘油脱水的反应路径,以期对开发高性能催化体系和合理工艺提供参考。由于匀相催化剂存在活性低、操作条件苛刻和设备腐蚀等缺点,开发的重点集中在固体酸催化剂上,虽然活性较高,但易失活,稳定性差。仍需进一步提高催化剂性能,同时结合反应器和工艺的设计和选择,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Othmer汽液平衡釜测定了 0 .1MPa下乙醇 /异丙醇 /正丙醇 -水 -氯化锂体系在不同恒盐摩尔分率下的汽液平衡数据 ,并用Mock模型、Sander模型、Macedo模型和Kikic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 ,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含盐醇水体系汽液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含盐醇水体系的汽液平衡测定、含盐体系汽液平衡数据的关联和预测以及加盐精馏在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神经网络 ,对 32个醇水盐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 ,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泡点温度和汽相组成的平均偏差分别是 0 .93K和 0 .0 15。对未列入该模型的体系的汽液平衡进行了预测 ,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ZrO2改性Co/AC催化剂F-T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不同含量ZrO2助剂对Co/AC催化剂F-T合成活性组分在活性炭表面上的分散状态,并与反应结果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ZrO2助剂的加入可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分散度越高,其催化活性越高,同时还发现ZrO2助剂有利于重质烃的生成,并且可以抑制水中含氧化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