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中介绍1套集配电网生产运行、调度、营销等基础数据和高精度地图、设备坐标、负荷曲线为一体的配电网图形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提供一个熟悉配电网现场实际情况、获取电网规划基础数据的有效工具,目前该系统已在长沙地区配电网规划中得以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对须家河组构造演化、成藏过程、圈闭与烃源岩的时空配置关系等成藏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控制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包括:充足的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中三叠统侵蚀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印支末期古构造带的发育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其中后2个因素通过沟通油气源、有利沉积相带和形成圈闭等作用控制着油气的成藏。  相似文献   
5.
基于GM(1,1)改进模型的电网负荷预测方法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曹国剑  黄纯  隆辉  贺文斗 《电网技术》2004,28(13):50-53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改变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建立了基于边值条件修正的GM(1,1)改进模型,并用该改进模型对地区电网负荷进行预测.实例证明,改进的模型对于生成序列和原始序列的预测值具有指数修正效用,可大大降低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储层显微荧光技术,根据荧光在孔喉中的分布特征和荧光强度,储层显微荧光能够清晰地反映储层孔隙结构中的孔隙和喉道以及连通情况,由此反映储层的质量和含气性。以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为例,分别阐述了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的荧光特征及含气性,结合实测物性数据确定两类储层孔隙下限。结果表明,孔喉中的显微荧光分布与强度可分为三类荧光级别,储层显微荧光法可较直观、可靠反映储层含油气性,利用该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等一致,表明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应用显微荧光确定储层含气性与物性下限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天然气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泸州古隆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存在三种来源与成因类型;研究区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的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属于低孔特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以裂缝—孔隙型储层类型为主。通过运用圈闭容积法计算圈闭油气资源量,绝大多数小于10×108m3,具有小型气藏为主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内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存在三个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IPSec是由IETF组织定义的标准框架,包括有数据格式协议、密钥交换和加密算法等,为IP网络通信提供透明的安全服务。IPSec不仅能为企业局域网与拨号用户、域、网站、远程站点等之间的通信提供强有力且灵活的保护,而且还能用来筛选特定数据流。通过应用IPSec安全策略来筛选特定的IP或端口,并给出配置过程,提供了安全、高效和透明的网络保护,提高了安全保障性能,从而限制常见病毒、木马、黑客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泸州古隆起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的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及对该区岩石类型组合、古生物化石、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沉积相标志的详细研究,将嘉陵江组划分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2个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相及若干微相。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嘉陵江组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及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发生了较为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变化,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形成了3次较大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每一旋回又由多个次一级小旋回组成,而小旋回中又由多个小韵律组成。在对研究区岩性、沉积环境详细研究后认为:塘河构造及丹凤场构造的嘉一段—嘉二1亚段、塘河构造及临峰场构造的嘉二3亚段是浅滩颗粒云岩和滩间云岩发育的主要层位。  相似文献   
10.
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根据川东地区石炭系、志留系天然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点,结合地层压力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的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提出该系统具有箱外成藏和箱内成藏两种模式。下伏志留系高压封存箱生成的油气随箱体顶部破裂呈混相涌流进入石炭系,油气在石炭系中向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运移聚集,形成大型古油气藏,后逐渐演化成古气藏。志留系封存箱内部的天然气可在有利储集层中聚集成藏。喜山构造运动使研究区天然气重新大规模运移聚集,形成充满度很高的残余气藏。石炭系储层气驱水实验表明,岩石渗透率与驱替后残余水饱和度呈负相关指数关系。在一般地层压力条件下,天然气很难通过岩层的细小孔隙运移并排替地层水富集,细小孔隙中的天然气是早期聚集其中的。水溶对流可能是石炭系天然气运聚成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