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一种增加催化裂化C_3~C_4产率和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的技术.用此技术,C_3~C_4馏分可增加一倍以上,汽油辛烷值提高1~5个单位,而焦炭和H_2、C_1~C_2产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常压渣油多产液化气和汽油(ARGG)工艺技术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ARGG是以常压渣油等重质油为原料,最大量生产液化气和汽油的工艺技术。液化气富含烯烃,汽油辛烷值高、安定性好。该工艺技术采用提升管或床层反应器,使用RAG催化剂,510 ̄530℃的反应温度,液化气产率可达21% ̄30%,汽油产率45% ̄48%,液化气加汽油收率一般为70%以上。汽油RONC一般为90 ̄22,MONC为左右,诱导期为500 ̄900min。第一套70kt/a的工业装置于1993年7月在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汽油占我国商品汽油的70%以上,而石蜡基原料占催化加工量约一半。由于石蜡基原料的特性,加之多数已建成的装置不适宜采用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新催化剂和较苛刻的操作条件,因而汽油辛烷值普遍偏低。按90号汽油抗爆性的要求,RON和MON平均各差2.5、2.0左右。对多数加工石蜡基原料的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必要的改造,或适当降低处理量;采用非典型的USY高辛烷值催化剂,助辛烷值剂;优化原料和操作;也可采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的催化转化工艺(MGG)开发成功,它以减压蜡油、二次加工蜡油和渣油等不同馏分的重质油为原料,使用具有特殊反应性能的RMG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90~540C,反应压力0.15~0.35MPa的条件下,通过提升管或床层反应器,最大量地生产富含C_3~=和C_4~=的液化气和汽油,并且汽油具有高的辛烷值和良好的安定性。其液化气产率25~35%,汽油产率40~55%;汽油RON92~95,MON80~84,诱导期500~1000min。该工艺经过中小型试验,已成功地进行了40万t/a规模的工业试验。  相似文献   
5.
多产轻烯烃和高辛烷值汽油的催化裂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近年来研究开发成功的一系列多产轻烯烃和高辛烷值汽油的催化裂化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在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同时,可增产相当数量的轻烯烃。该轻烯烃可以作为新配方汽油含氧化合物的原料,也可以作为聚丙烯等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柴油非临氢降凝是一项新开发的工艺技术,可以将重柴油中蜡组分选择裂化而降低其凝点。哈尔滨炼油厂的非临氢降凝装置是国内外第一套成功运转的工业装置。长周期工业运转表明,以大庆常三线油(凝点+20℃)为原料,通过降凝获得凝点为-10—-20℃的降凝柴油48—56%,降凝汽油25—27%,其余主要是 C\-3,C\-4烃类(其中烯烃占60—70%)。催化剂可以连续运转八个月以上,再生后,活性恢复良好。非临氢降凝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省和效益高的特点。本工艺已通过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7.
柴油非临氢降凝是强吸热反应过程,为了处理等温反应和上的试验数据,采用了一级简单反应和一级串、并联反应两个反应模型,对一级串、并联反应模型,求出了反应速度方程式的积分形式。引入可反应组分初浓度的概念,对反应速度方程式的和进行了估值,进而确立了用于反应器参数计算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建立固定床绝热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设计参数计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钛合金(TC4)表面制备类金刚石(DLC)薄膜是提高其耐磨损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采用磁过滤阴极弧源技术在钛合金表面上制备软硬相间的类金刚石多层薄膜、Ti和Ti/TiC过渡层组成的类金刚石多层薄膜。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多层膜表面外观形态,并使用台阶仪、纳米压痕仪、摩擦实验机等分析多层膜的残余应力、纳米硬度、膜基结合力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LC多层薄膜的残余应力均低于单层DLC薄膜,残余应力从12.63 GPa降低到6.21 GPa,增加Ti/TiC过渡层的DLC多层薄膜的残余应力最小。压痕结合力研究结果表明,加入Ti/TiC过渡层的DLC多层薄膜的结合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Ti/TiC过渡层构成的类金刚石多层薄膜,有较大的硬度和良好减摩耐磨性能。试验结果将为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硬质耐磨损DLC多层薄膜提供技术方案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油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和轻烯烃的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MGG工艺加工重油可以获得高辛烷值汽油和液化气,其产率可达72-87w%。将MGG轻循环油经MHUG工艺处理,可以获得低硫,低芳烃优质柴油。MGG和MHUG组合并将轻烯烃转化为汽油组分,可使优质发动机燃料总收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柴油非临氢降凝催化剂和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ZSM-5分子筛制成的催化剂,在常压、非临氢条件下,可降低柴油的凝固点。经过一次“蒸汽提活化”后,仍可运转129天以上。对直馏和催化裂化的各种轻、重柴油均有明显的降凝效果。柴油凝固点可降低20~60℃,液体产品收率为80~95%,其中柴油收率为7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