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5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法对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中有5%~15%的磺酸基团属于快速流失部分, 经过预处理可以预先除去, 进而可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预处理后的树脂催化剂应用于丙烯水合反应。在140℃、8.0M Pa、丙烯空速 0.3h-1、水烯摩尔比13.6 的反应条件下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开发了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采用此催化剂,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乙酸丁酯。用13C核磁共振光谱表征了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结构;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了不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活性;以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考察了进料量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以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乙酸丁酯,在反应釜温度120℃、分馏柱顶部温度91~92℃、正丁醇与乙酸摩尔比1.02、进料量60mL/h的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95.1%,达到了采用硫酸催化剂时的水平。耐温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寿命在500h以上,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运用Aspen软件建立闪蒸分离模块采用9种不同的物性方程计算氢气在1,4丁二醇中的溶解度。计算中的温度范围为298.15~373.15K,压力为1.542~9.8MPa。对比模拟值和文献中实验值,分析不同物性方程对于氢气在1,4丁二醇中的溶解度计算的使用范围。考察了进料组分流量比对计算过程影响,结果表明,Aspen软件计算过程有较高的稳定性。优选方程对氢气在1,4丁二醇内溶解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对1,4丁二醇液相加氢精制过程单元设计及工艺条件选择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桐油和甲醇的预酯化反应的研究。反应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醇油摩尔比和体积空速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5℃,反应压力1.5 MPa,醇油摩尔比10:1,体积空速1 h~(-1)。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酯化率为94.5%,反应产物酸值由5.5 mg(KOH)·g~(-1)降为0.3 mg(KOH)·g~)-1)0。  相似文献   
5.
以丁二酸和甲醇为原料、自主开发的耐温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无催化剂连续预酯化和连续催化精馏组合工艺合成了丁二酸二甲酯。考察了丁二酸进料液态空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丁二酸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耐温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稳定性好,在反应温度为110℃、甲醇与丁二酸的摩尔比为9、丁二酸进料液态空速为0.7 h-1的条件下连续运转2 000 h,丁二酸的平均转化率为99.96%,丁二酸二甲酯的平均选择性为99.93%。FTIR表征结果显示,反应产物的FTIR谱图与丁二酸二甲酯的标准谱图基本一致。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主要原料,经聚合、物理结构稳定化、基团化、磺化、活性基团稳定化技术路线,合成了DNW型耐温树脂催化剂。通过静态/动态热稳定性等温测试等手段与国外同类树脂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DNW型耐温树脂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树脂催化剂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树脂催化剂活性和热稳定性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树脂催化剂水平,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稳定性和反应活性,该仙化剂应  相似文献   
7.
对液相顺酐加氢生产丁二酸过程中Pd/C催化剂失活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找出催化剂失活的真正原因。从催化剂表征和工艺技术两个方面考虑,采用N2-吸附、XRD、TEM/TSM、TG、金属含量、FT-IR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催化剂使用前后的状态进行了测定与表征,使用后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流失严重。结合红外谱图的分析,认为该反应的产物丁二酸与催化剂中的Pd的络合是导致活性组分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丁二酸与甲醇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单酯化反应,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丁二酸甲醇单酯化产物酸值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单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实验重复性良好,并与其它酯化工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A synthetic technolo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yl-ethyl-ketone (MEK) is introduced, which makes use of butylene catalytic hydration to produce secondary butanol (SBA) and this is followed by dehydrogenation of SBA. By optimiz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 commercial unit, the run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commended process was successful and that the catalysts had high activity, good selectivity, and long lifespan, which ensured long-term running in commercial units.  相似文献   
10.
以顺酐和甲醇为原料,DZH型树脂为催化剂,合成了马来酸二甲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进料空速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110℃、反应压力0.6MPa、甲醇与顺酐质量比为1.4、顺酐空速0.74 h-1的条件下,顺酐转化率大于99.6%,二甲酯收率大于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