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胜北生烃洼陷是台北凹陷最具资源潜力的油气富集单元,胜北构造带受造山运动挤压影响较小,油气由源岩向上运移,在双向断裂系统交汇所形成的应力释放低势能和低幅度隆起的配合下,油气聚集成藏,另外,储层发育及相带变化、物性等因素也对油气的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形成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在不对称水动力场形成的压榨离心流作用下,油气向盆地边缘通过侧向疏导层运移的数量远大于盆地中心通过断层沟通深部油气向上垂直运移的数量,因此,在加强洼陷内低幅度隆起区油气勘探的同时,更要把洼陷斜坡及过度区视为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胜北构造带致密油气资源潜力大,含油气层系多,已在中侏罗统及白垩系等多个层系获得工业油气流,已发现的油气藏储层致密。针对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充注机理研究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储层流体包裹体显微测试技术,结合地层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烃源岩成熟史模拟结果,分析油气充注时间和成藏期次,开展成藏机理及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胜北构造带主要有2期油气成藏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新近纪—第四纪;水西沟群烃源岩有早晚2次生排烃,分别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生排烃期以新近纪为主;油气成藏受油源断裂、砂体连通性和断层封闭性控制。胜北洼陷东北区烃源岩发育,地层超压,深大断裂发育,不同层位砂岩储层叠置展布,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域。研究成果对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胜北生烃洼陷是台北凹陷最具资源潜力的油气富集单元,胜北构造带受造山运动挤压影响较小,油气由源岩基本沿断层向上运移,在双向断裂系统交汇所形成的应力释放低势能和低幅度隆起的配合下,油气聚集成藏.另外,储集层发育及相带、物性等因素也对油气的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形成上油下气的分布格局.在不对称水动力场形成的压榨离心流作用下,油气向盆地边缘通过侧向输导层运移的数量远大于盆地中心通过断层沟通深部向上运移的数量.因此,在加强洼陷内低幅度隆起区油气勘探的同时,更要把洼陷斜坡及过渡区视为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立足"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总结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圈闭边界识别和有效性评价2项技术体系,①以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基于断层破坏程度细化分析的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地层不整合风化黏土层识别与封堵性定量评价为核心的源外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区带评价技术体系;②形成以隐蔽...  相似文献   
5.
中国油气勘探所面临的勘探区域越来越复杂,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一直存在着两大难题,即复杂表层的静校正问题和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且复杂地表问题往往会使深层的构造成像问题变得更复杂。这两大难题在中国西部更为突出,已成为西部油气勘探中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国内外解决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成像问题时,通常分为三部分(包括表层静校正、速度建模和偏移成像)分别研究和解决,缺乏系统性和有机的整体考虑,很少见到将这些复杂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而且在分步研究中,各部分的方法仅注重单方面的问题和因素,而对相关的问题则作假设和简化,因此对复杂介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解决表层问题的静校正中,模型反演主要以折射法为主,不能适应任意介质;在表层模型校正中,主要采用以直射线理论为基础的静校正方法,不适应复杂表层的曲射线校正问题;对于复杂介质的成像仍以射线理论为主,上述方法都不能适应复杂地表情况和复杂模型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发育多个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藏类型丰富。近年来,在油田成熟主力层系扩边扩块的同时,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化验等资料,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在主力油层以下发现了红台、鄯善西山窑组等两个5 000万吨级储量规模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具有储层低孔特低渗、含油饱和度低、常规试油试采油气产量低且油水同出或不出液等特点。综合研究表明,台北凹陷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机制受油源条件、储层低孔特低渗、油气调整、构造幅度低等影响,近油源、储层"甜点"、古构造背景、保存条件好等是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规模富集的主要原因。水平井钻探与体积压裂储层工艺改造是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有效动用的工程配套技术。地质、地球物理及工程技术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7.
七泉湖构造带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构造形成和演化等综合分析,认为控制七泉湖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生储盖的配置、古构造的形态、圈闭与烃源的配置关系,其中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其通过沟通油源、形成圈闭和破坏油气藏等作用控制油气成藏。对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总结了七泉湖构造带油气成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