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烯装置作为石化行业中高耗能生产装置之一,其节能增效措施的研究和分析意味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石化企业需要深入研究节能降耗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裂解炉系统运行优化、合理利用裂解液相产物、精细化管理及无排放开停工等节能增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物性分析可知,煤化工石脑油中易裂解的链烷烃含量高(90%(w)),环烷烃、芳烃含量较低,芳烃潜含量低;结合860~900℃下裂解气/液相产物收率对比可知,煤化工石脑油为优质裂解原料,适宜在高温(900℃)下进行裂解;随着裂解温度升高,裂解液相收率降低,液相中芳烃含量提高,裂解液相以C_5~205℃组分为主(75%(w)),苯、甲苯、二甲苯合计占70%(w)以上。与炼厂拔头油、石脑油相比,煤化工石脑油价格低、产量将逐年增加,裂解乙烯、三烯收率高而液相产物收率略低,因此,煤化工石脑油作为乙烯企业原料结构的合理补充,将是解决乙烯原料短缺和提升煤炭资源深加工经济效益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催化反应精馏合成甲缩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催化反应精馏制甲缩醛的过程中,影响工艺过程的因素很多。实验以甲醇和甲醛为原料,以树脂催化剂催化精馏制甲缩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反应中精馏塔内部温度、浓度梯度变化、醛醇比和投料量对甲缩醛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混合碳四芳构化反应液相产物为原料,采用MO/HMCM-56重芳烃脱烷基制苯、甲苯、二甲苯(BTX)催化剂,研究了芳构化液相产物中少量重组分的脱烷基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60℃,反应压力为3.0 MPa,氢油体积比为1 600,质量空速为3.62 h-1的工艺条件下,在液相产物汽油馏分(馏程低于205℃)中,BTX质量分数至少可提高21.65个百分点;原料中柴油馏分(馏程不低于205℃)质量分数为9.5%,液相产物中柴油馏分的质量分数最低可降至2.0%。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铁酸盐系列催化剂(Fe系催化剂)在丁烯氧化脱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Fe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氧化脱氢机理,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详述了助剂对Fe系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Fe系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开发出高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和高强度的新一代Fe系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高效催化剂,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开发资源利用率高、低投资、低生产成本和废水量少的丁烯氧化脱氢工艺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异丁烯氧化法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绿色环保、原子利用牢高、具有发展前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工艺路线。文章综述性介绍了异丁烯选择敏化制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甲基丙烯醛氧化酯化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剂以及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组成的碳四烃为原料,采用碳四低温芳构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在反应压力为2.0 MPa,反应温度为340~400℃,体积空速为1.0 h-1,氢气/原料油(简称氢油比,质量比,下同)为50∶1的条件下,考察SHY-DL催化剂对芳构化液相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样碳四烯烃转化率均大于99%;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各试样碳五以上液体收率在380℃时达到最大值,汽油中芳烃质量分数提高,液相中汽油收率降低。以碳四烯烃质量分数为55.69%的碳四烃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60℃,反应压力为2.0 MPa,体积空速为1.0 h-1,氢油比为50∶1的条件下,SHY-DL催化剂经过1 200 h的长周期运行表明,其活性与稳定性未见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碳四烯烃齐聚反应中各类齐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不同催化剂上碳四烯烃齐聚反应的机理,并对齐聚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开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催化剂,特别是通过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设计和调整,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开发资源利用率高、低投资和低生产成本的碳四烯烃齐聚工艺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
苯回收塔工艺过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spenPlus软件,选取BK10模型,对苯回收塔进料状态改变以后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进料位置在设计的17块塔板时,顶产出量应在9520—9620kg/h之间变化,回流比在0.69以上即可达到要求的分离精度。进料位置调整为23块板时,塔顶产出量应在9540.9620kg/h之间变化,回流比在0.61以上可以达到要求的分离精度。稳定控制塔顶产出量,可以有效提高分离精度。改变进料位置、优化操作参数可有效降低装置能耗。  相似文献   
10.
在USC裂解炉上进行了不同乙烯原料、裂解炉出口温度、炉管构型的工业裂解标定试验,结果表明,循环乙烷易脱氢生成大量的乙烯(56.35%),丙烯、丁二烯、裂解液相产物收率极低,液化气通过断链反应可生成乙烯、丙烯、丁二烯以及少量的裂解液相产物,石脑油拔头油裂解乙烯收率低,但裂解液相产物(高附加值)收率较高;乙烷裂解炉出口温度宜控制在858℃左右;与U型炉管相比,乙烷在M型炉管裂解乙烷转化率、乙烯收率、丙烯收率、三烯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