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种改进的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的粗糙集理论所面临的问题是只能应用于离散数据集;而离散后的数据集中可能会丢失重要的信息。本文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运用模糊—粗糙水平集来达到简化计算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主元分析法和粗集理论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的基本算法。对一组边坡工程数据,分别利用主元分析法和粗集理论对数据预处理后,送给BP神经网络对边坡状态进行逼近。对检验样本进行仿真比较,说明了粗集理论在此种分类神经网络数据预处理上优于主元分析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的连续时间动态线性系统在系统噪声盯关的情形下,研究了递推最小二乘辩识,给出了保证最小二乘辩识强一致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盐下储层,相继发现了一批高产工业气流井及一批低产、低效井,充分显示了盐下天然气分布的复杂性,给今后勘探部署决策增大了难度。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野外露头地质调查、钻井岩芯观察与描述、镜下鉴定、实验室相关实验测试,同时引入构造应力场及流体势场数值模拟及构造曲率计算技术,系统研究盐下主力储层马五7亚段和马五9亚段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沉积相带影响储层的储集性,天然裂缝影响气藏的分布,平面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工区中西部白云岩相对较厚的颗粒滩沉积微相中,其原因主要是该微相中天然裂缝系统发育,有效地改善了颗粒滩沉积微相储层的储集性能。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天然气从高压低孔隙地带向低压高孔隙带运移与富集,微幅构造对气藏富集的控制作用明显,本区高产气井均位于鼻隆及其两侧的鼻翼位置。该研究为今后盐下气藏的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成果,建立了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沉积模式,并客观地恢复了马五5、马五7、马五9这3个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1)马家沟组中组合具有隆、洼相间的沉积特点,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吴起和神木—榆林—延安2个南北向展布的次一级低隆带,在二者之间发育台内洼地,至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则为潟湖沉积;(2)该盆地元古代发育4条北东向展布的裂陷槽,对奥陶纪沉积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控制了马家沟组中组合台内颗粒滩的展布;(3)受隆、洼相间沉积格局和元古代裂陷槽的共同影响,中组合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神木—榆林—延安和乌审旗—吴起2个低隆起带上,并呈北东向近似雁列式分布。结论认为,上述2个低隆起带是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8.
9.
双线性工业过程稳态模型辨识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双线性模型描述的工业过程的优化控制的稳态模型建立须在人为干扰很小的条件下进行,提出了利用优化过程中设定点的阶跃信号作为输入信息,在Fi为可逆矩阵的假设下,获取其稳态模型的辨识方法。该方法新颖、简洁、精度高、对生产过程干扰少,仿真结果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预测控制算法采用多步预测,其期望轨迹模块使用一阶或二阶指数形式,自适应预测模型由参数模型来实现,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用CARMA模型描述.首先测量系统实际输出,计算系统增量输出,用增量形式的二阶参数模型估计系统输出.用最小二乘法修正参数,计算期望输出和期望增量输出.并对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进行仿真,其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