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从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发布以来,它便以开放性、不受束缚、丰富的硬件、方便开发等优势风靡全世界,我们利用安卓手机平台,开发了一款旅游社交平台软件,该软件采用安卓Sdk4.0进行开发,采用了C/S模式,可以节省网络资源,简单,易用,服务器端采用Java Web开发,数据库采用了免费的Mysql。它可以给用户提供你最想要的旅游栏目,让你置身于朋友的海洋之中,从此出行旅游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复杂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中用户出错而导致的任务失败、系统故障以及各种事故频繁发生等问题。对前人提出的出错分类方法以及试验方法进行探讨;从用户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复杂系统中人机交互界面的5种出错类型,分别是错误感知、注意失效、知觉混淆、记忆失误以及失手。对用户出错与认知之间存在相对应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建立每种出错类型的映射,证实其出错集与认知集存在着交织的映射关系。将5种出错类型按照认知加工进行合并,获得18个出错-认知组,从认知加工过程建立E-C(Error-Cognition)映射模型。以典型复杂系统行业的美国F35战斗机航电显示监控任务界面为例,提取信息显示方式的出错因子和出错类型表征,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按照E-C映射模型对应的视觉感知和注意加工出错类型,建立监控任务过程中的出错-视觉感知子模型和出错-注意加工子模型,从而有效地验证复杂系统人机交互界面中用户出错与界面认知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应用故障信息的静态评估与分析技术、动态评估与分析技术、系统状态快速评估综合平台;研制出适应于运载火箭测试过程的框架结构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并设计了具有在线和离线故障检测功能的诊断软件。该成果对加速运载火箭测试发射过程故障诊断技术和先进的快速状态评估技术研究,以及缩短运载火箭发射周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的脑机接口系统,该文开展了屏显刺激界面元素尺寸和间距对识别效率和用户体验影响的工效学实验研究.该工效学实验使用红色正方形作为频闪刺激元素,刺激元素位于上、下、左、右等4个位置,自变量包含尺寸和间距两个因素.因素1为尺寸即正方形边长,分为100px,150px,200px3个水平;因...  相似文献   
5.
可用性评估是保证界面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粗糙集灰色分析解决复杂产品界面可用性评估中的模糊问题,建立界面可用性评估模型;基于任务将难以直接评估的复杂界面分解成多个子界面,建立新的复杂界面可用性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范式,从而实现对复杂界面可用性的客观评价。经实例验证,本方法可实现对多个复杂界面方案进行可用性评估和优选,最后通过脑电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人机交互数字界面是复杂系统人机交互的主要载体,界面信息认知产生的认知负荷在任务执行中显得十分重要,该过程中脑机制研究成为揭秘人类内源性认知的重要途径.首先回顾了复杂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中认知负荷和相关脑机制研究国内外进展,随后分析对比了认知负荷的各种测量方法及其优劣,对运用脑电技术开展认知负荷研究,以及对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认知负荷脑机制过程作了介绍,最后对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认知负荷ERP实验范式进行了探讨,指出开展脑机制研究对数字界面交互设计可取得的预期成果,可为该领域带来的新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复杂系统人机交互中,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操作者能否迅速而准确地对界面承载的大量信息作出反应是界面设计中有待研究的课题.文中针对时间压力对认知行为的影响,研究如何合理地使用编码方式达到界面优化设计.基于主观工作负荷测量法中变量的水平描述和视觉凝视,将时间压力设定为大、适中和小3种水平,对应的呈现时间分别为200 ms,600 ms和1 000 ms;通过实验分析时间压力对颜色和形状编码的认知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s以内的时间压力下,颜色编码比形状编码的认知容量大、认知速度快.最后以A320飞机的电子集成监控系统仿真界面设计为例,验证了颜色编码在多个信息量快速识别中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分离模块航天器队形保持控制问题,采用模块航天器集群飞行动力学高精度模型,并考虑模块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摄动干扰,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队形保持控制器,实现了模块轨迹对标称轨道的跟踪,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数字图形界面态势感知(SA)难以被客观评测的问题,根据界面作业所需完成的操作任务,提出新的实验流程和范式,采用行为实验和脑电实验相结合的新技术路线,以脑电反馈负波、反应时和正确率三个评价指标分别来衡量SA的“感知性、理解性和可判断性”,为SA的客观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战机界面为例,通过22名被试者对空空对战任务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脑电反馈负波呈现实验的客观数据,可实现对SA感知性的评价;通过对界面任务反应时和正确率的对比分析,能实现对SA可理解性和可判断性的评测,从而实现对数字图形界面SA的客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针对复杂数字界面视觉搜索不流畅、信息感知绩效低的实际问题,从界面导航布局角度开展实验研究,探讨不同导航布局形式对于用户操作绩效的影响.方法 以典型的三层级导航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三大类、三十四种布局形式,并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对被试在不同布局情况下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反应时和眼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导航布局对于被试的搜索绩效有显著影响;在A类布局中A1、A3明显优于A4、A7;在B类布局中B1明显优于B4、B6;在C类布局中C2明显优于C3、C6.从整体布局而言,B类左侧与C类右侧布局效果较优.结论 实验相关结论可为多层级导航的数字界面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性建议,对于提升用户界面交互的可用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