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2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切线极坐标法分析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的啮合过程,基于啮合角函数,推导得出便于直接应用的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的困油容积变化量计算公式,利用UG建模测量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MATLAB编程分析了齿轮基本参数对NBX3型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泵困油特性的影响,得出结论:为减小困油的不利影响,在NBX3型泵的参数设计时,应在参数取值范围内选取较大的内齿圈齿顶圆半径、直齿轮齿形半角、节圆弧齿厚对应的圆心角及较小的直齿轮齿顶圆半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动装置在低温环境下调转缓慢甚至无法转动的问题,提出支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传动装置固定-游动支承,减小轴承与箱体壳体的接触面积,用一个偏心座代替2个偏心端盖,分析减小阻力矩的优势,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蜗轮轴的变形在0.00083 mm之内,满足设计精度要求,可为解决传动装置低温环境传动阻力增大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下蒸汽涡轮发动机变工况热功转换规律,考虑了工质绝热指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喷嘴内气流摩擦、涡旋对工质的加热作用,建立了变工况汽轮机喷嘴、动叶栅以及涡轮级能量损失的计算模型,并据此编写仿真软件对变压力比和喷嘴入口温度变化时的涡轮机热力过程开展仿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汽轮机动态过程能量转换规律,验证了模型建立与仿真的正确性;对于研究机型,变压力比下喷嘴速度因数决定了涡轮机内效率及其轮周效率的变化规律,喷嘴出口工质实际速度大小决定了涡轮机有效功率及其轮周功的变化规律。文中模型可作为水下涡轮机优化设计与控制研究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4.
王郑力 《机械》2016,(4):43-48
啮合效率是齿轮传动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直接决定传动齿轮齿廓磨损程度,研究其理论效率对齿轮设计及传动分析有重要意义。应用切线极坐标法分析了渐开线外啮合齿轮副的啮合过程,以瞬时效率为基础完成了其啮合效率函数的推导,通过在啮合区间上积分得到平均啮合效率(简称啮合效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摩擦系数及变位设计对齿轮啮合的影响,为齿轮传动装置噪声分析及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型火箭炮增程改进设计中,在增加身管长度的基础上,为控制身管质量并满足刚度要求,提出玻璃钢身管内衬金属材料的设计方案。分析影响身管刚度的因素并进行理论计算,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弹道炮射击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玻璃钢内衬金属材料的身管设计方案取2种材料所长,能够同时满足质量小、刚度大、抗烧蚀和耐腐蚀的要求,且弹道炮立靶射击精度和射程均达到了改进设计目标,为火箭炮身管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水下航行器热动力装置整体性能,研究了替代以外啮合齿轮泵作为水下航行器海水泵、燃料泵和滑油泵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啮合效率。应用切线极坐标法分析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的啮合过程,以瞬时效率为基础完成了其啮合效率函数的推导,通过在啮合区间上积分得到平均啮合效率(简称啮合效率)的计算公式,并简要分析了轮齿变形对啮合质量的影响,以NBX3泵中的齿轮副为例,对其进行了实例仿真计算,做出了摩擦系数和传动比对啮合效率的影响曲线,得出以下结论:用切线极坐标法分析内啮合齿轮副啮合过程可行且较简便;啮合效率随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摩擦系数越大,啮合效率下降速率越快;啮合效率随传动比增大而减小,与相同参数的渐开线内啮合齿轮副相比,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啮合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炸弹水中爆炸用于反潜探测的这种探测方式,利用炸弹爆炸声脉冲强声源级、宽频带的特点,避免了声呐被动工作方式很难探测到安静型潜艇的缺陷,也弥补了声呐主动工作方式的不足.炸弹水中爆炸用于反潜探测的这种探测方式不仅能探测到安静型潜艇,还能提高声呐平台的隐蔽性,提高声呐的作用距离,战术运用优势明显,能帮助海军形成有别于传统平台中心作战的网络中心近海反潜战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短基线时差测向原理,针对内场测试环境下的辐射法和注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了注入法测试流程和模拟装置。经过指标实测验证,结合理论对比分析,在技术状态固化的产品时差测向精度指标内场测试中,不论运用辐射法还是注入法,测试结果在一定精度指标范围内均能正确反应产品性能,同时,比较于辐射法,注入法不依赖暗室等特定测试环境,应用效率更高,为注入式方法在产品时差测向精度指标内场测试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验证结果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