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3篇
无线电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配套项目和基础设施组成部分,它为高速公路各级部门的运营、管理以及沿线设立的收费、监控系统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是实现高速公路快速、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制备了工业级纳米绒面多晶硅太阳电池,研究 了发射极扩散方阻对其光电转换 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发射极扩散方阻能够有效地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 但填充因子相对降低。通过分析关键光电参数,其原因归结为:提高发射极扩散方阻有利于 降低发射极及其表面载流子复合,但过高的发射极扩散方阻将导致发射极与金属栅线接触不 良。采用优化的发射极扩散方阻,纳米绒面相对于微米绒面多晶硅太阳电池具有改善的光电 转换性能,产线均值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9.20%。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讨论了进一步通过调控发射极扩散方阻来优化纳米绒面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金属热应力的存在,会大大延长汽轮机冷态启动和快速停机过程时间,本文根据现有的冷却方式,对比了蒸汽冷却、压缩空气冷却和抽真空冷却三种冷却方式的特点,并基于实际生产过程分析了利弊,为启停过程的冷却方式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香港有线电视专业化频道设置看中国有线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何一峰唐人曾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来形容冬日大雪骤至的惰景,有线电视在中国大陆的崛起以及发展势头常常使人想起这句脍炙人口的诗。1992年中国《全国有线电视台协作体》成立...  相似文献   
5.
多晶硅太阳电池背表面刻蚀提升其性能的产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比研究了产线上多晶硅太阳电池背表面刻蚀对 其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示范性实验结果表明:多晶硅太阳电池背表面刻蚀能够改善其短路 电流, 从而相应的光电转换效 率提升了约 0.1%。依据多晶硅太阳电池背表面刻蚀前后的扫描 电镜(SEM)形貌、背表面漫 反射光谱及完整电池片外量子效率的测试结果,改进的光电转换的原因可能源于背表面刻蚀 “镜面”化有利于太阳光子在背表面内反射和改进印刷Al浆与背表面覆盖接触。背表面刻蚀 与当前晶硅电池产线工艺兼容,能够提升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产线升 级工艺。  相似文献   
6.
SCR反应过程中,管道内的流场和物质浓度对反应过程有重要影响,文中采用模型试验台实验研究了实际运行中三种负荷喷枪投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负荷选择不同的喷枪组合均能保证流场均匀性和物质分布均匀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蓝宝石基底上双截止透可见区的特性(截止带波长为0.3~0.4 μm、0.8~1.1 μm,通带波长为0.4~0.8 μm),初始结构采用双截止膜系,可截止近紫外和近红外,在蓝宝石基底的一侧实现可见光高透的宽通带滤光片,选用TiO2和SiO2分别作为薄膜高、低折射率材料,来实现双波段截止的目的,薄膜的设计层数为42层,总厚度是3.6 μm,采用电子束蒸发物理气相沉积法来实现镀制,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试镀制样品的透射率,测试结果显示截止区(0.3~0.385 μm和0.824~1.1 μm),平均截止深度分别达到了0.029 %和0.127 %,通带0.405~0.788 μ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达到97.68 %,通带半宽度HFWD为398 nm(402~800 nm),有效地抑制了“半波孔”现象出现,并具有双波段截止和高通带透过率的特点。在环境测试中:薄膜的稳定性良好,膜层间匹配度适宜。因此,该双波段截止透可见滤光片可用于某些极端的环境条件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组件技术构建基于Web—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GIS相比,“基于Web-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利用了Internet的优势,实现地下管线统一管理,管线信息共享,跨越时间、空间、行业的隔阀,符合今后GIS的发展方向。本文中,笔者选择组件技术作为构建“基于Web-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的主要技术,提出以Microsoft的COM/ActiveX为技术标准,采用ManInfo公司的GIS组件MapX来构建“基于Web-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系统”。文中还详细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双层氮化硅减反、钝化结构的产线工艺.示范性实验结果表明,直接与多晶硅接触的底层氮化硅的厚度是双层氮化硅减反、钝化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相对于单层氮化硅减反、钝化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厚度优化的双层氮化硅减反、钝化电池片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均有所改善,相应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超过0.2%.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归因于双层氮化硅减反、钝化结构有利于降低光损失和表面钝化.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产线上制备了PERC结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研究了在电池背表面引入PERC背钝化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20%。结合光学仿真及分析电池的关键光电参数知,其光电转换性能改善的原因可归结为PERC背钝化结构降低了长波太阳光子在背铝电极的寄生吸収损失和光生载流子的背表面复合损失。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其制备工艺与传统产线兼容,是一种优选的产业电池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