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基于电压模型及电流模型的复合磁链观测器,避免了矢量控制时异步电机工作温升引起的转子电阻变化所带来的磁链观测不准确问题。该文通过采用双层模糊P I控制器进一步减小了电机工作时定、转子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在获得较好鲁棒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2.
方晓厅  卢健康  高扬  史仪凯 《微特电机》2006,34(8):20-22,25
阐述了磁悬浮无轴承电机的基本状况,分析了磁悬浮无轴承异步电动机悬浮力产生的机理,按照气隙磁场定向控制设计了控制系统,将磁悬浮无轴承异步电动机等效成两台普通电机一转矩电机和悬浮力电机,建立了仿真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整个电机系统的仿真。  相似文献   
3.
磁悬浮无轴承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磁悬浮无轴承电动机的基本状况,分析了磁悬浮无轴承无刷直流电动机悬浮力产生的机理,并对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m atlab/s im u link的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在电工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引入创新教育的几种做法及其例子;文中还指出了电工学教材中关于"提感性负载高功率因数只能并联电容而不能串联电容"和"三相不对称负载Y接法无中线时负载电压必定不对称"这两个结论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引入创新教育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5.
双栅极空气计数器猝熄脉宽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栅极空气计数器放电猝熄的物理过程,提出了计数器猝熄脉宽的一种新算法。该算法理论简便实用,能够较好地用于计数器的优化设计,算例结果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电工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非电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根据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新趋势,我们完成了电工学(第二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版电工学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和结构体系改革,重点讨论了新版教材内容具体处理中的几点考虑与做法,给出了教材在教学中具体使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苟亚莉  卢健康 《机床电器》2006,33(2):20-20,38
每当数控机床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往往都会首先观察CRT上显示的报警提示,借助于检查PMC的工作状态信息窗口进行诊断,或通过对梯形图的动态分析来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但是,当CRT出现黑屏时,维修人员在排除故障中就会失去“眼睛”,使排故变得棘手。为此,下面根据笔者的维修经验及有关资料,就CRT出现黑屏时如何排故提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1 CRT黑屏故障的表现形式1·1机床电源接通后,CRT及伺服单元无任何显示,机床不能进行任何动作。这多半是由于:a·电源侧故障;b·CNC主板电源线路故障。1·2机床电源接通后,CRT无显示,但输入单…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用并联电容来实现三相不对称星形负载电路取代中线的方法,即给其中的两相负载上并联适当大小的电容以达到省去中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给三相负载都并联电容以进一步优化电路,使三相负载总的无功功率为零.  相似文献   
9.
提高并联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串联电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用串联电容来提高两组或多组相同感性负载并联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介绍了用串联电容法将两组相同感性负载并联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1的原理和方法;与同样条件下的并联电容法作了比较,指出了串联电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串联电容法对多组感性负载并联电路总功率因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直接功率控制(DPC)策略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控制系统进行了两点改进:一是把电压环的惯性滤波环节从前向通道改到了反馈回路中,借以提高系统的快速跟随性能;二是利用最平幅频法优化设计了电压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通过Simulink系统仿真检验了上述改进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它加快了系统的过渡过程,降低了其超调量,从而提高了该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