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0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醛、酮为原料经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具有一类含查尔酮结构的光敏性二胺:1-(3-氨基苯基)-3-(4-氨基苯基)-2-丙烯-1-酮与对-二(间氨基肉桂酰)苯.通过优化实验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为:醛、酮在温度为0℃下,以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进行羟醛缩合反应3h.收率可达到86%,经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9.92%,99.91%,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49nm、361nm.所得方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原料易得.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纳米掺锡氧化铟涂料的制备及其红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物理分散相结合,制备了掺锡氧化铟纳米涂层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中填料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涂料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填料颗粒平均粒度小于100 nm;运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红外发射率测试仪等对涂层的光谱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屏蔽紫外线、反射可见光和近红外、中远红外强吸收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红外隐身及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3.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富马酸二甲酯的各种合成方法。详细研究了以对甲基苯磺酸和硫脲作为催化剂、以马来酸酐和甲醇作为原料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条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了相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产品得率为92%。  相似文献   
4.
以对乙酰氨基苯甲醛、间乙酰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具有光敏性能的1-(3-氨基苯基)-3-(4-氨基苯基)-2-丙烯-1-酮.采用溶液缩聚及化学亚胺化法制备了相应的光敏聚酰亚胺.光敏性二胺经液相色谱分析其纯度分别为99.92%,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为349nm.光敏聚酰亚胺的耐热温度超过400℃,紫外可见最大吸收波长为365nm.所得方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原料易得.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聂海  唐先忠  陈祝  吴丽娟 《半导体学报》2008,29(8):1575-1580
在新型空穴传输聚合物聚TPD(PTPD)中掺杂电子传输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Rubrene制成薄膜器件.考察了影响聚合物掺杂小分子薄膜器件发光性能的因素.实验表明,通过在器件中掺杂,可以控制器件所发光的颜色.研究了PTPD掺杂Rubrene分子薄膜的电致发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由实验可知.在光致发光中存在从PTPD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而电致发光则存在从PTPD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Rubrene分子对载流子的俘获.即掺杂器件的发射机制为载流子陷阱和Forster能量转换过程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元勋  唐先忠  韩丽坤 《材料导报》2004,18(4):40-42,36
光敏聚酰亚胺以其优良的性能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光敏聚酰亚胺的分类和主要合成方法,并提出了新的合成思路,同时简要地介绍了各类光敏聚酰亚胺的性能及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痕量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pH 4.2~8.2的范围内,U(与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定量吸附在微量萘的表面上,用15 mL 2 mol/L的HCl使该络合物脱附溶解后,在滴汞电极上采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痕量铀。方法的检出限达到0.02μg/mL,线性范围为0.05~15μg/mL,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3,相对标准偏差为1.1%。讨论了pH、微晶萘的浓度、水的体积和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已用于人工合成样品和工业废水中痕量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邻氨基苯硫酚、苯甲酰氯为起始原料,通过与三氯化铱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铱的(2-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bt)2Ir(acac),产率为45.47%,熔点为303~304℃.通过质谱、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在350~450nm存在单线态和三线态金属铱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在566.0 nm处有强的金属配合物三线态磷光发射,配合物(bt)2Ir(acac)是一种新型的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前印制电路板行业中电镀一直是HDI板产能的瓶颈工序,现考虑将通孔和盲孔都钻完后,同时电镀并结合DOE实验设计方法及特殊工艺方法,优化共镀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通孔孔径最小0.2 mm,最大3.5 mm和盲孔孔径最小0.075 mm,最大0.15 mm时,均能实现盲孔填铜及通孔共镀。测得盲孔填铜Dimple(微凹)≤15μm,通孔孔铜厚度在22μm左右,其热应力测试、冷热冲击测试及回流焊测试均符合IPC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分子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以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微电子及显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PPV类聚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并对此类材料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同时简要地介绍了相关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