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5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公众与科学     
科学普及直接影响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近代科学出现以前早就存在的事实。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被公众理解的程度。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成就,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科学普及发挥作用的。许多学者喜欢用重大的科学发现——火的利用作为文明的开端,把工具、材料、能源和信息科学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远程精密温度测量的新原理,采用不等幅度电流脉冲交替向PN结或金属半导体结温度传感器提供正向工作电流,经过采样保持相关运算,获得与传输线无关的测量结果。利用这种原理还可以对温度进行绝对测量。  相似文献   
6.
张开逊 《科普研究》2010,5(3):15-16
诠释科学的人文涵义,使科普之路变得平坦。 1 在深厚的人文背景中讲述科学 人们感叹,中国的科学作家为什么写不出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和卡尔·萨根(1934—1996)那样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中国的大众科学读物为什么在历年畅销书排行榜上无名?中国大众科学读物的印数为什么那样少,而且书店总把它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科普创作是为科学赋予精神价值的创造活动。致力科普创作的学者,是人类精神领域的志愿者。他们努力理解科学,理解人类,在关于物质的知识与关于价值的知识之间,架设美妙的桥梁。理解世界,是科普创作的基础。感悟万象,是科普创作的境界。近代科学传统,使自然科学成为具有自我纠错机制的人类知识体系。科学智慧与人文理念融合,将使现代文明具有自己的纠错机制,为人类创造光明的未来。科普创作应当努力为知识赋予人文含义,守望科学的终极价值——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开逊 《科普研究》2012,7(4):83-84
我们生活在科学无所不在的时代,科学已经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科学已经成为现代文化重要的核心内容,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公众从哪里获得科学?科学是先行者探索与创造的产物,不可能由常识产生。社会公众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科学:一是教育;二是科学普及。教育提供尽可能经典、系统的科学,它们往往是体系化、概念化、远离生活现实的分离的知识;科学普及向公众提供与时代同步、全方位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传感技术在信息科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开逊 《工业计量》2006,16(1):19-22
信息是物质运动本身的属性.通过大自然发出的信息理解宇宙,发现自然规律,是科学永恒的主题.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使人们能够超越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极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自然的信息.文章阐述了信息对科学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论述了传感器产生的物理学背景和学科涵义,概括地介绍了人类探寻科学信息的某些前沿活动,讨论了它们对探索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开逊 《科普研究》2006,1(2):50-51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科学巨匠,是现代科技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时值“2006中国意大利年”和“北京科技周”的良机,北京公众终于能够通过“达·芬奇科技展”来一睹这位天才的伟大科技成就。本刊也特意约请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张开逊先生来为我们解读他眼中的达·芬奇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