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精度快速可控光纤真延迟线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控阵雷达中使用光纤实时延迟技术,可实现大角度瞬时宽带扫描.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和法拉第旋转镜实现了快速切换的延迟线,此技术具有切换速度快,延迟精度高,输出功率恒定,偏振不相关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此结构能够实现1 ps的延时精度,误差不超过0.1 ps.  相似文献   
2.
将分散红 1(DR1)掺杂的不饱和聚酯(UP)树脂充入F- P腔中,在极化的同时进行热交联,制得了具有一定电光效应的非线性光学不饱和聚酯。研究了温度、引发剂和分散红 1 的含量对不饱和聚酯凝胶和固化时间的影响。随着分散红 DR1 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凝胶时间减少,固化时间增加,当 DR1 量>5%时,凝胶时间很短而固化时间却很长,已不适宜进行极化。随着树脂中过氧化苯甲酰(BPO)加入量的增加或温度的升高,体系的凝胶和固化时间缩短。将其制成器件后,发现其电光系数衰减性能与文献报道的掺杂型光交联不饱和聚酯和某些柔性主链的侧链型 NLO聚合物相当,而比PMMA/DR1掺杂体系的衰减小得多,其光损耗基本能满足器件化的需要,而其器件制作工艺性能大大改进,明显优于传统的旋涂法。极化后整个F- P腔的光损耗为 5dB,电光系数 r33 为 9pm/V,最大衰减量为 52%。此类材料和极化方法适合于制作可调谐F- P腔型光开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波长选择光开关的概念,首次研制出一个基于Fabry-Perot结构的可调波长选择光开关,该开关为2×2光纤端口,每个端口携带N个波长,工作时可以选1个或多个波长,插入损耗小于3dB,波长调谐范围10nm,调谐机构为一对多层三明治结构的压电陶瓷,具有驱动电压低,小于5V的驱动电压可以达到3.3nm的调谐,最大开关时间为1毫秒,开关比优于30dB.最后还分析了其基本透射与反射光谱性能,并讨论其对光通信、光交换网络产生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套基于FPGA的OBS多网卡接口平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NiosII片上处理器的FPGA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扩展其I0接口,实现了多个以太网卡.该方案将物理层和MAC层构建在SOPC架构中,硬件层提供多网卡接口,软件层驱动采用采用uC/OSII和LwIP网络协议栈的开发环境.具有设计灵活、可重构、开发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到点无源光网络结构的实时以太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协议,设计了相应的时隙分配及时间同步机制.在FPGA平台上实现了相应的中心节点与接入节点,搭建了一个百兆速率的实时光纤试验网络.该试验网络可同时连接16个CAN用户,实时响应时间小于200微秒.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制约多模干涉型耦合器带宽的因素,提出三种可提高MMI带宽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MMI的工作波长范围,对比于常规MMI耦合器的60nm工作波长范围,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可将其带宽提高到140nm至210nm。当同时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后,带宽可以达到300nm,是原结构带宽的5倍。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利用湿簧继电器和外加信号源对光波控制的新方案,可以通过信号源控制激光光波输出的波形,波形周期等参数,提出了一种湿簧继电器的新的应用。实现了一种利用交流信号源对光路进行控制的新方法,并且具有驱动电压较低,稳定性较高,普遍适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Michelson干涉型光纤磁场传感器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因此相应的驱动、控制与检测电路必须具有高度稳定性.采用闭环反馈电路,可使系统从环境大噪声中提取出微弱的信号.研究并设计的闭环反馈电路系统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能探测到nT量级的微弱磁场,在1 Hz时整个系统只有10 μV/ Hz的低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JIT协议的OBS核心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以FPGA为平台,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实现,共包括四个子模块:帧解析模块、交叉矩阵、调度器和帧生成模块.经过实际测试,该处理模块的实际处理时间在100M的时钟下仅为400ns,有效地提高了OBS核心节点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M-Z光纤干涉仪测量极化聚合物的电光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采用Mach Zehnder(M Z)光纤干涉仪的电光聚合物电光系数测量方法,对其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光纤干涉仪的臂长差、样品的插入损耗对系统可见度的影响,讨论了通过合理设置耦合器的耦合系数提高系统测量性能的方法。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既适合于聚合物薄膜也适合于聚合物波导的测量,系统干涉可见度为0.86,可分辨的最小相位变化约为6×10-6 rad。该系统可以同时测量2个独立的电光系数γ13和γ33,使用该系统测得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材料ASD/SiO2 TiO2 极化后的电光系数为γ13=0.72±0.01 pm/V和γ33=2.8±0.01 pm/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