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2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恒志  肖寒春  毛期俭 《通信技术》2007,40(12):383-384,390
以IMS为核心的NGN网络己被认为是适应未来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的网络架构。要实现IMS跨网络的QOS保证,需要域间、上下层的相互协作。丈中分析了IMS QoS机制,指出了在资源协商、资源预留以及资源保证方面SIP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SIP扩展实现多域间QoS的方案,分析了该方案所带来的在信令流程中减少信令负荷等方面的改进,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WDM光网络中引入了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的概念,要求工作通道与保护通道不能处于同一个SRLG之中.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SRLG限制的动态共享通道保护算法,即满足K对业务的动态链路权重配置(K-Dynamic Link weight Configuration,K-DLWC)算法,该算法的关键在于为链路定义了两个动态权重.在计算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时,它能综合解决SRLG限制、局部最优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首先介绍NGN的基本概念和网络构架,接着针对目前NGN建设的现状,提出了NGN中的两种路由解决方案:层次化的软交换路由体系和服务器定位方案,并对这两种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层次化Softswitch根据呼叫信令进行逐跳路由,因此呼叫接续时延较大,但这一方案比较成熟;LS路由则是呼叫信令直接在起始和目的Softswitch之间传递并处理,但相对前成熟度不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 NGN 的基本概念和网络构架,接着针对目前 NGN 建设的现状,提出了 NGN 中的两种路由解决方案:层次化的软交换路由体系和服务器定位方案,并对这两种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层次化 Softswitch 根据呼叫信令进行逐跳路由,因此呼叫接续时延较大,但这一方案比较成熟;LS 路由则是呼叫信令直接在起始和目的 Softswitch 之间传递并处理,但相对前者成熟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光因特网络中的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图模型的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算法。对于动态变化的业务到达请求,如果在已有的基于IP级的逻辑拓扑上不能有效建立,则需要为该请求按算法分配资源,即解决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问题。由于该文算法将IP层和光层综合进行考虑,所以能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取得较好的阻塞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选择比较短的路由,又能使网络取得较低的阻塞率。  相似文献   
6.
信道编码技术是保证移动通信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有力手段,介绍了在3GPP标准中采用的几种主要的信道编码技术的编译码原理,并讨论了在TD-SCDMA系统中的相应的DSP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稀疏-部分波长转换网络的结构,论证了该结构在获得优秀的阻塞性能同时,能显著地节省波长转换器的数目.  相似文献   
8.
分析IEEE802.15.3MAC协议下进程模型以及进程模型在实现IEEE802.15.3规范中的MAC接入机制。给出了的FSM图以及仿真结果。验证了IEEE802.15.3MAC协议对节点间的公平性。建立的IEEE802.15.3模型采用了标准的接口,能被直接移植到以后的相关研究模型中,对于后续的研究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TCP/IP的串口数据流传输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许多具有串口管理功能的设备不能进行联网的管理和数据存取,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TCP/IP技术和管理方式对这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本主要对基于TCP/IP的串口数据流做了阐述,并提出了基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实现的串口服务器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对硬件系统的总体、组成框架和应用架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运用于多域全光网络的多链路故障定位机制.该机制根据网络中的告警信息确定多链路故障发生域;通过边界节点收集的监测信息和告警信息定位域间多链路故障;对于域内多链路故障,在分离各单故障后基于LVM协议进行故障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不仅能够陕速定位多域全光网络中的域间、域内多链路故障,而且具有较高的故障定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