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索了一种声表面波串联谐振器传感系统及其初步应用。该传感器的敏感部件由丝网印刷碳电极和一个433MHz声表面波谐振器串联组成。采用真空包装的声表面波谐振器工作在较高的频率下,这有利于提高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我们制备了不同浓度的小鼠肠道内分泌肿瘤细胞STC-1悬液用于检测实验,每种样品取100微升滴在丝网印刷碳电极上,实验记录了每种浓度细胞悬液的传感器响应。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检测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并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凤  张金亮 《石油学报》1995,16(2):23-30
在沉积背景研究基础上,采用岩石学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等分析手段,对陆西凹陷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储层成岩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绿泥石、高岭石、石英、钠长石、沸石和碳酸盐等.以与地温有关的成岩变化为依据,将本区成岩作用带进行了划分.通过对储层储集空间的研究,提出储层以次生孔隙为主,且次生孔隙主要形成于成岩作用浅带.本区次生孔隙储集砂体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①与大气水下渗淋滤有关的次生孔隙砂体形成机制,可解释包日温都地区次生孔隙砂体的发育;②与粘土脱水和转化有关的次生孔隙形成机制,可解释马象铺地区次生孔隙储集砂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成岩作用受沉积物源的性质、砂体微相和地温梯度的影响。北部地区的沉积物来源于切割的岩浆弧,抗压实能力强,次生孔隙恰好发育在液态烃的生成之前或同时;南部地区来源于未切割的岩浆弧,抗压实能力弱,次生孔隙发育早,与大量液态烃的生成时间相隔甚大。大磨拐河组储集层的主要成岩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片钠铝石、碳酸盐、石英、钠长石和黄铁矿等。以与地温有关的成岩变化为依据,分别将南北两地区大磨拐河组自上而下分为四个成岩带,即浅带、中带、深带和超深带。中成岩带的主要储层类型为水下扇、层状浊积岩、三角洲和砂坝等。由沉积物源和砂体微相所控制的成岩强度的区域性交化,导致了储层特征的差异。沉积物源、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对比分析,对寻找本区有利的含油气储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乌尔逊册陷尺磨拐河组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钻井取芯资料,并结合地震地层学和测井资料,对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的障壁砂坝和斜坡裙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研究。障壁砂坝分布在湖滨浅水区,与湖岸线平行展布,它们与局限湾泥岩和煤层共生,组成了数百米厚的沉积层序。本区障壁砂坝多为水进型,具有明显的层理旋回特点,并具细-粗-细的垂向层序特征。斜坡裙是乌尔逊凹陷新发现的砂体类型,分布在近滨至滨外斜坡环境,斜坡裙由内碎屑砂岩和纹层状砂岩组成,与暗色泥岩互层,内碎屑的定向反映了波浪作用。斜坡裙砂体平行于沉积斜坡展布,倾向剖面为不对称的丘形,向岸一侧陡倾,而向盆地一侧缓倾。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传统网络监测方法在性能、伸缩性以及可扩展性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应用移动代理技术的下一代网络QoS监测框架。该框架是分层分布式结构,由中央控制节点层、汇聚节点层和叶节点层构成。在各层中分布有汇聚代理、数据分析代理、数据采集代理和本地故障处理代理等各类移动代理。各种代理具有各自不同的职责,它们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QoS监测任务。该框架的可扩展性强,分布式监测效率高,能够降低网络负荷,灵活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并且加快了对QoS劣化现象的响应速度,还能避免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新功能时大规模更换升级软件带来的开销。  相似文献   
9.
综合地震数据、地下的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进行三维的空间雕刻和描述。利用地震数据,提取地震几何属性,成像和描述了与岩溶储层相关的地质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了岩溶河道、溶洞、平面的圆形或椭圆形断裂特征和裂缝通道等。地震相分析可以用于确定主要岩溶特征,如溶洞和裂缝通道的空间分布及其地震几何属性的门限值;构建构造网格模型并使其与地震数据有同样的分辨率,可以有助于准确地模拟岩溶储层的地质特征;对主要岩溶地质特征(溶洞和裂缝通道)的空间连通性进行分析,可以建立缝洞连通体的空间结构模型;通过测井相分析以及通过井的地质资料、成像测井和钻井资料对其标定,可以建立井的储层类型地质模型;通过地震的约束及测井信息,利用建模技术可以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如储层类型和孔隙度分布的地质模型;与缝洞连通体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可以得到缝洞连通体的储层地质模型。该研究介绍了定量地震描述方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对岩溶储层缝洞系统的定量地震描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缝洞储层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地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业务感知的下一代网络服务质量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网络(NGN)是基于软交换、业务网与承载网分离的多业务融合网络。由于其多业务特性,出现了对业务流进行区分的业务感知技术,并将在NGN中起重要作用。NGN结构及特性的革命性变化,也对NGN的网管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NGN的多业务特性要求其网管技术能够实现对业务层面的管理和监测,从而为NGN提供高品质业务打下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能动态业务感知的网管监测系统的智能代理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