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冲击力识别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冲击力点位置的识别。准确地识别冲击载荷位置有助于确定结构的损伤范围,从而加速对其重点部位的健康监测。虽然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一些冲击力识别的技术,但是这些方法有的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有的需要大量的计算,还有的方法对边界条件非常敏感。本文通过建立冲击力和冲击响应之间的关系,获得压电信号与能量大小之间的关系。通过能量的信息获得冲击力的力点和冲击能量,从而轻松的实现了对力点的定位。该方法可以实现任意冲击力在任意位置的识别,最后的仿真结果很好的证明了该方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功率智能型太阳能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小功率太阳能光伏系统中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短、充电效率低、功能单一等问题,在对常规充电方法的分析对比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快速PWM动态恒压充电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功率光伏系统对控制器的特殊要求。并根据这一理论设计了一种充电效率高、工作可靠、智能化的太阳能控制器,显著地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扩大了系统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静态功耗很低的CMOS集成稳压器的实现方法,详细分析了他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具体电路、仿真波形以及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充电器中基准源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极型和CMOS型基准电压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BI-CMOS基准电压源,并对他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SXT2005型厚膜集成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详细论述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元器件选取、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可靠性设计等内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调试,以各单元电路分别自反馈控制的方式实现了不平衡加载,采用多路单控、相互抑制降低纹波的方法使输出纹波电压小于30 mV。厚膜技术的应用,缩小了电路体积,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增强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LDO是一个微型的片上系统,他包括调整管、采样网络、精密基准源、差分放大器、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电路。分析了LDO中过温保护电路的设计,主要介绍了LDO中双极型过温保护电路和CMOS过温保护电路。由于双极器件开发早、工艺相对成熟、稳定,而且用双极工艺可以制造出速度高、驱动能力强、模拟精度高的器件,适用于高精度的模拟集成电路。因此,双极型集成稳压器应用广泛,其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比较成熟和完善。但双极型过温保护电路本身存在热振荡的问题。给出一种新型的CMOS过温保护电路,他具有温度迟滞功能,有效地避免了芯片出现热振荡。  相似文献   
7.
8.
王兴君  祁洁  陈慧婕 《中国科技博览》2013,(25):113-113,1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在国家和各省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被列为长期工作战略。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如何为农民打造舒适美丽的家园,如何在建设的过程中做好景观规划,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于目前的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如何建设一个生态、舒适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初步研究,并对此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结构健康监测方法的一部分,冲击力历史的识别和监测破损一样的重要.通过对冲击力的识别,可以得到关于损害发生的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全面信息.与冲击力点的研究相比,对冲击历史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随着大型结构越来越复杂,监测系统要能够对这些大型结构提供越来越详尽的信息,同时在它们监测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也尽量减少.基于冲击力产生的能量流,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低功耗的对冲击力历史的识别方法.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压电片的输出能量流进行比较,来评估机械波的波源位置及其历史.与自激励的方法相比,这项技术仅仅需要由冲击力所产生的能量来评估,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能量供给.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文中分析双极型和CMOS型基准电压源的特点,提出新型BI-CMOS基准电压源并对它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