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论述了发热保暖纤维的发热机理,以及目前市场上发热保暖纤维的开发应用,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RHEED)、高分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方法,系统研究了Si(111)衬底上制备高质量氧化锌单晶薄膜的界面控制工艺.发现低温下Mg(0001)/Si(111)界面互扩散得到有效抑制,形成了高质量的单晶镁膜,进一步通过低温氧化法和分子束外延法实现了单晶MgO缓冲层的制备,从而为ZnO的外延生长提供了模板.在这一低温界面控制工艺中,Mg膜有效防止了Si表面的氧化,而MgO膜不仅为ZnO的成核与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缓冲层,且极大地弛豫了由于衬底与ZnO之间的晶格失配所引起的应变.上述低温工艺也可用来控制其它活性金属膜与硅的界面,从而在硅衬底上获得高质量的氧化物模板.  相似文献   
3.
采用硫代硫酸钠、硫酸镉,配以有机酸NTA调节溶液pH值,首次在碱性环境中电沉积制备CdS薄膜,并将其应用到Cu2ZnSnS4(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缓冲层.实验探讨了pH值、溶液浓度、沉积电位对薄膜晶体结构、形貌、界面等微观结构以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在pH值为9.36、Cd2+浓度为0.025mol/L、沉积电位为-1.7V时,获得了表面均匀致密而无针孔、近化学计量原子比、禁带宽度为2.4eV的CdS薄膜,将其应用于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所制备的缓冲层CdS薄膜展现了与CZTS薄膜良好的匹配性,CZTS/CdS的P—n结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致密α-Al2O3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异丙醇铝为前驱物,水为溶剂,硝酸为胶溶剂,用分散法制得了稳定透明的氧化铝溶胶,并用降液法制得了氧化铝凝胶涂层,经热处理后最终获得Al2O3涂层.利用TG-DTA分析了氧化铝凝胶向Al2O3的转变过程.XRD分析表明所获得的涂层为α-Al2O3晶型结构.SEM分析表明所制得的涂层致密均匀,无开裂,并且涂层与基底结合良好.因而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致密α-Al2O3涂层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瓦斯抽采钻孔的静态加载速率效应,以含预制贯穿孔试样为实验对象,开展不同加载速率的单轴压缩试验并采用数字图像技术分析了试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加载速率的变化对含孔试样力学特性有较大影响:随加载速率增大,抗压强度、起裂应力水平和变形能密度均逐渐增加但增幅放缓,弹性模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加载过程中拉伸裂纹尖端的几何形状不断改变,拉应力强度因子KΙ减小,拉伸裂纹经历"扩展-闭合-扩展",拉伸裂纹长度与加载速率呈现较强的指数函数关系,加载速率为0.5 mm/min时,拉伸长度达到最大为43.16 mm.含孔试样的破坏模式单一,呈中心对称;加载速率较小时,远场裂纹起裂位置距边缘较近,宏观裂纹以剪切破坏为主;加载速率较大时,宏观裂纹以拉伸破坏占主导地位,远场裂纹起裂位置距边缘较远.研究结果为揭示瓦斯抽采钻孔失稳的力学响应规律并阐述其演化过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硫代硫酸钠、硫酸镉,配以有机酸NTA调节溶液pH值,首次在碱性环境中电沉积制备CdS薄膜,并将其应用到Cu2ZnSnS4(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缓冲层.实验探讨了pH值、溶液浓度、沉积电位对薄膜晶体结构、形貌、界面等微观结构以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在pH值为9.36、Cd2+浓度为0.025 mol/L、沉积电位为-1.7 V时,获得了表面均匀致密而无针孔、近化学计量原子比、禁带宽度为2.4 eV的CdS薄膜,将其应用于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所制备的缓冲层CdS薄膜展现了与CZTS薄膜良好的匹配性,CZTS/CdS的p-n结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涂层的镀膜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稳定透明的氧化铝溶胶,并采用降液法镀膜工艺制备了氧化铝薄膜.对该镀膜工艺的研究表明,薄膜厚度随液面升降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浸渍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当液面升降速度为62mm/min,浸渍时间为25s时,薄膜厚度达到0.20μm.此外,薄膜厚度随着镀膜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第1次镀膜比第2次及以后镀膜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