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井钻机是反井施工的革新成果,国内水电系统中应用还属不成熟的新技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必然日趋成熟得以推广。本文阐述了反井钻机引入水电工程施工的必要性、实用性,指出了目前这项技术存在的一些缺陷,介绍了实际施工中的一些心得,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3G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简要说明了3G移动业务网络的概念和背景,结合3G业务网络的现状和特点,对3G业务网络中核心的综合业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钢铁生产时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钢铁企业只有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更高水平的钢铁冶炼的设备,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把能耗降到最低,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就钢铁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善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由于油田超前注水开发,油井从2010年开始见效见水,油藏见水矛盾突出,损失产能严重.尤其油藏中部见水尤为突出且治理效果较差.经过从2010年到2013年持续含水治理,含水上升趋势虽然有所缓解,但含水仍然是该区最主要矛盾.主要从区块物性着手,从剖面非均值性分析,结合见水井沉积韵律,深入分析见水原因,从源头上查找治理含水上升问题,从而达到高效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生成臭氧技术进行了介绍。该技术具有装置小型化、臭氧浓度高、电流效率大等特点。由于该技术的核心部件三合一膜电极(MEA)成本较高,电催化剂效率低,本文介绍了一些改进膜电极结构的措施以提高电极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1,3-二(4-羟苯基)金刚烷(BPAD)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了1,3-二(4-羟苯基)金刚烷二缩水甘油醚(DGEBAD),并优化了中间体BPAD的合成工艺。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DGEBAD的合成反应及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GEBAD最优合成反应条件如下:BPAD与ECH物质的量比为1∶1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所得DGEBAD具有较高的环氧值和产率(分别为0.376 mol/100 g和147.1%)。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聚苯胺(PANI)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其在气体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PANI气体分离膜的制备途径、掺杂过程和掺杂剂对PANI膜气体透过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并探索其与白芍总苷(totalglucosidesofpaeony,TGP)最佳剂量配比。方法: 比浊法测量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用均匀设计两因素五水平的实验安排方法观察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的最佳配伍剂量。结果: 黄芪多糖对二磷酸腺苷(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P<0.01),其与白芍总苷的最佳配伍剂量为12∶1。结论: 黄芪多糖和白芍总苷对血小板聚集有协同抑制作用,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MD),研究在HCP镁中的一个对称倾斜晶界与基面滑移的位错相互作用而激发的变形孪晶,也就是孪晶形核与长大的过程(或者是孪晶界迁移,TBM)。{1^-1^-21}孪晶在该过程中是最易被激发的孪生模式。一旦这样的孪晶形成了,它们就会不断长大。该种孪晶界迁移是由单纯的原子位置局域调整造成的。在模拟过程中同时也产生了二次孪晶{1^-1^-22}。该二次孪晶模型的孪晶形核与长大需要克服的能垒与{1^-1^-21}孪晶不同。同时,二次孪晶的孪晶界迁移过程是通过孪晶界上的锥形滑移而激发的。  相似文献   
10.
聚苯胺的掺杂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出了本征态聚苯胺(EB)和掺杂态聚苯胺(ES),研究了p-甲苯磺酸掺杂剂用量和模压温度对ES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S的电导率随p-甲苯磺酸掺杂剂用量的增加和模压温度的提高而增大。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主要发生在醌式氮原子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