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8篇
轻工业   25篇
无线电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印刷机纸张翻转机构的运动方式出发,利用二次转化系统的方法分析了翻转机构上下牙片的运动特性,并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本方法适用于翻转机构的运动研究,对印刷机翻转机构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DI印刷机的原理及其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在美国芝加哥的Print91展览会上,海德堡公司利用Presstek的DI技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DI胶印机——GTO-DI印刷机,标志着直接制版印刷机新时代的开始。时隔10年,在2001年的芝加哥Print01展览会上,全世界各大印刷机生产厂商几乎全都推出了各自的DI印刷机产品,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场景,预示着印机厂家在DI印刷机领域的竞争从此正式拉开了序幕。经过10年的发展,DI技术从无到有,并逐步走向成熟。现在,全世界有1600多台DI印刷机在各类印刷厂中使用着,各种型号的DI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型式都各不相同。本文对DI印刷机…  相似文献   
3.
印刷机串墨机构的装配构型及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仪明  赵吉斌  武淑琴 《机械设计》2004,21(Z1):202-203
对串墨机构(空间RSRRR机构)的运动分析是对该机构进行动力分析和动态设计的基础.利用各种约束关系建立了位移约束方程和速度、加速度方程;采用连续法得到了机构的全部四种装配构型.研究表明加速度对称分布构型的运动学性能优于非对称分布的构型.  相似文献   
4.
赵吉斌  陈虹 《印刷技术》2012,(16):64-64
印刷厂商都知道:专业技术支持是印刷机维持最佳运转状态的重要保证。作为全球领先的印刷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曼罗兰可提供全方位的printservices印刷技术支持服务,确保您的印刷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维持高效生产,助您安枕无忧地赢得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5.
烫印是印后加工的重要工艺之一,联机冷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的联机冷烫设备多为连续输送烫印箔,在印刷滚筒空档相对时造成了铝箔的浪费。为了解决此问题,采用凸轮摆杆机构,实现在空档相对时降低烫印箔输送速度,从而提高烫印箔的利用率。设计了一种跳步机构,对该跳步机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对速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了该机构的运动模型。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够在中低速胶印机上联机安装,并能有效地减少烫印箔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20多年以前,美国印刷企业开始使用润版液添加剂的替代品来进行印刷生产.现在,平版印刷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对环境、健康以及安全等方面问题的日益关注要求减少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其中,异丙醇是造成VOC挥发的一种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20多年以前,美国印刷企业开始使用润版液添加剂的替代品来进行印刷生产。现在,平版印刷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对环境、健康以及安全等方面问题的日益关注要求减少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其中,异丙醇是造成VOC挥发的一种主要成分。 在平版印刷中,润湿装置将水性的润版液涂布到印版上使非图文部位不粘油墨。异丙醇(IPA)在平版印刷中具有优势,它可减小润版液的表面张力,使润版速度更快,同时还增加了润版液的黏度,这样使润版液膜较厚。由于异丙醇(IPA)非常容易从油墨中挥发出来,所以转移到纸张上的润版液量很少。润版液和IPA的这种挥发也  相似文献   
8.
高速胶印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速胶印机图文转移及印刷缺陷机理非常复杂。很多学者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图文转移机理及起褶缺陷的成因。非线性振动测试实验研究表明,高速胶印机的非线性振动及印刷滚筒齿轮的传动误差导致了墨杠缺陷。通过印刷实验得到了材料的印刷适性及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胶印机有待解决的5个关键技术问题:非线性振动对印刷过程的影响、图文转移机理、印刷品质量在线检测、材料印刷适性、卷筒纸印刷机的张力控制。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印刷机测试版,包括具有不同灰度的平网和一些不同面积大小的实地墨块。平网部分由0~100%的不同网点面积组成了灰色梯尺,实地部分由0~100%的不同实地覆盖率组成了面积梯尺。利用设计的测试版在印刷机上进行了实际测试,对版面上特定区域的密度和网点大小进行了测量与记录。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表示印刷品密度值与网点大小随印量的变化情况的变化曲线。针对测试结果,对输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在同一张印刷品上不同区域的网点扩大率是不相同的,从而在印刷品上形成马鞍形的分布形态。提出了印刷机固有结构上的原因诸如滚筒空档、传墨辊摆动运动、串墨辊的串动运动等因素对输墨性能的潜在影响。对于具有相同图像面积的墨区,预置系统将墨量调节成相同的墨量供给值,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同样的印刷质量。传统的印刷机印刷准备时间较长,降低了印刷机的生产效率。提出了一种针对输墨系统的无轴传动技术以减少印刷准备时间并降低机器的能耗。为了获得更为精准的油墨预置量,需要针对墨区预置技术研究新的算法。对于一些具有固有缺陷的印刷机而言,针对印刷机结构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赵吉斌 《通信世界》2006,(25A):26-30
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的青藏高原被世人称作“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这里虽然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但由于受经济、自然等条件限制,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人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