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了Co-40Cr(wt%)合金在空气中、1000℃下的恒温氧化和循环氧化行为。通过SEM/EDXA等测试手段,对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进行了分析.并且,与合金表面离子注入3×1016Y /cm2和3×1017Y /cm2后的氧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注钇和未注钇样品氧化后表面形成的都是纯Cr2O3膜,离子注钇明显改善了合金的氧化性能.其原因主要是稀土钇能以离子或细小氧化物颗粒的形式偏聚于Cr2O3晶界,通过阻碍氧化膜中Cr3+阳离子向外扩散,降低了氧化膜的生长速率.同时,通过阻碍氧化膜/合金界面附近"kirkendall"空洞的形成,增强了氧化膜与合金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及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离子束混合制备非晶Sm-Fe-Zr合金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束混合技术制备非晶Sm—Fe-Zr合金薄膜,在Sin的含量为x=400,300,200m/g的Sm—Fe多层薄膜中,注入能量为60KeV,剂量为1×1017ion/cm2的Zr+,研究非晶形成条件及合金薄膜的磁性能.实验发现:三种成分配比的样品在Zr+注入后磁性能皆发生明显的变化.X=400mg/g样品没有形成非晶,其主相为SmFe5;x=300,200mg/g样品形成非晶,且x=200mg/g样品晶化后形成一个面心结构未知相和α—Fe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电子显微镜为手段研究了离子注入形成的TiSi2薄膜的微观结构,发现了一种新的TiSi2相,初步确定它为简单正交结构,点阵常数与已知的C49-TiSi2相等,并发现新的TiSi2可向C49-TiSi2转化;在800℃条件下保温30分钟,C54-TiSi2可在Si(111)基片上外延生长,取向关系为:「121」TiSi2「110」si,(111)TiSi2(111)si。  相似文献   
4.
钇离子注入改善Co—40Cr合金表面氧化膜粘附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声发射(AcousticEmission)方法及扫描电镜SEM/EDXA,对Co-40Cr合金在1000℃空气中20h恒温氧化后表面氧化膜的开裂和剥落进行了研究.并与该合金表面离子注入3×1016Y /cm2和3×1017Y /cm2后的氧化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注钇后极大地改善了合金表面氧化膜的抗开裂和抗剥落性能.此外,用声发射方法能够间接地测量出氧化膜/合金界面处“预存缺陷”(pre-existingdefects)的分布情况.离子注钇改善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粘附性与注钇后减小了界面处“预存缺陷”的数目及平均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