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为提高农林废弃物的利用率及促进新型生物质材料的产业化生产,本文以高粱秸秆粉(Sorghum straw powder,SSP)、纳米ZnO、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等为主要成膜基材,采用共混流延法制备出高粱秸秆粉/纳米ZnO/聚乙烯醇(SSP/Nano-ZnO/PVA,SNP)纳米复合膜,研究SSP的加入及不同成膜温度(75、80、85、90、95℃)对SNP纳米复合膜厚度、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阻隔性能、微观结构、光谱特性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SP的加入能提高SNP纳米复合膜TS、阻隔性能及热性能;随着成膜温度的升高,SNP纳米复合膜TS和阻隔性能先变好后变差,当成膜为85℃时,SNP纳米复合膜性能最好(TS=31.22 MPa最大,水蒸气透过系数=1.32×10-12 g/(cm·s·Pa)、水溶性=36.41%、溶胀度=238.41%最小),并通过SEM、AFM、FT-IR、TG分析表明该温度下SNP纳米复合膜表面光滑,截面致密,各基质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热稳定性较好,综合性能优于其他成膜温度...  相似文献   
2.
纳米纤维素作为包装材料的填充成分,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并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及降解性能.本文简要介绍了纤维素及纳米纤维素,重点阐述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机械法等)及其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保鲜及抗菌包装材料、活性包装材料和高阻隔包装材料等).最后,对纳米纤维素在食品包装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一种新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货架期预测模型。方法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燕麦生鲜湿面的微生物、理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影响燕麦生鲜湿面货架期的主要因素,利用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对燕麦生鲜湿面的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不能很好地拟合燕麦生鲜湿面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预测精度较差,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2.66%。结论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效果较好,为以后食品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特有的三个优质地方鸡品种:武定鸡、盐津乌骨鸡、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用溶剂提取法提取3种鸡胸肌及腿肌中总脂质,经甲脂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武定鸡、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胸肌及腿肌中共含有20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武定鸡与盐津乌骨鸡胸肌中总脂肪含量分别为28.470与25.042 mg/g,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的16.769 mg/g(p0.05),大围山微型鸡腿肌中总脂肪含量为51.10 mg/g,显著高于武定鸡40.994 mg/g(p0.05);三种鸡的脂肪酸种类相同,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相似,但各脂肪酸含量有所差异,三个鸡种腿肌中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胸肌中脂肪酸含量(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影响鲜湿面货架期的影响因素及其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鲜湿面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 概述影响鲜湿面货架期的因素,总结鲜湿面贮藏保鲜技术的国内外现状,以及物理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包装技术及其复合保鲜技术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和货架期的比较,并对鲜湿面保鲜技术进行展望.结果 复合保鲜技术对鲜湿面品质和货架期的改善优于单一保鲜技术.结论 复合保鲜技术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延长了食品货架期,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非热加工技术,目前已在食品行业中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该技术利用食品周围介质产生光电子、离子和自由基等活性物质,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抑制和化学农药的降解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新鲜果蔬、生鲜海鲜、肉及家禽制品等为研究分析对象,系统地论述了低温等离子体的形成机理和技术特点,分析影响其杀菌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杀菌效率的技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从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食品新鲜度的角度,归纳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新鲜果蔬、生鲜海鲜、肉及家禽制品等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