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4篇
金属工艺   58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适当条件下机械合金化可以形成急冷法难以得到的单一Fe60B40非晶合金,而在其他成分内形成亚稳纳米合金。在众多的球磨条件中,球磨机的转速是控制合金化的重要因素,空气中的氧对小颗粒界面产生了强烈的污染作用,从而抑制了原子的相互扩散,难以形成单一的非晶产物。不同球磨条件下的产物含有的非晶相的晶化温度比单一非晶相合金的晶化温度稍高,并且与球磨条件以及成分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冷铜模吸铸工艺制备出了片状Cu48Zr45Al7,块体非晶合金.X射线衍射(XRD)表明,样品为完全非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连续加热测得该片状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参数值,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表明其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动力学效应.运用Kissinger法计算出其玻璃转变温度激活能(Eg)、晶化温度激活能(Ex)和峰值温度激活能(Ep)分别为424.7 kJ·mol-1,326.3 kJ·mol-1和297.1kJ·mol-1.从热力学模型角度出发,对该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其混合焓ΔHchem=-25.55 kJ.mol-1和归一化错配熵So/kB=0.78.结果表明,该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较强的非晶形成能力(AFA)NI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锆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优异的性能,特别是对其力学性能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与传统晶态合金作了适当的对比,锆基块体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弹性比功、超塑性、断裂韧性等,此类合金的应用将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4.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FeNiCoTi合金,比较研究了凝固时不同冷却速度和热处理工艺对FeNiCoTi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铸试样铸态组织均匀性好,马氏体隐约可见;只有经700℃时效3h液氮淬火后,Fe52Ni27Co17Ti4试样形成薄片状马氏体并获得大量孪晶,而γ'相的出现也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FeNiCoTi合金中Co/Ni含量比下降,使马氏体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工业纯原料和水冷铜型真空吸铸法研制了直径2 mm的Fe61Co10Zr5W4B20,Fe63Co10Zr5W2B20,Fe63Co10Zr5W4B18三种铁基块状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探讨了它们的非晶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合金中,前两种成分的合金几乎均由非晶相组成,第一种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分别为542℃和617℃,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达到了75 K;第二种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温度Tx分别为521℃和611℃,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高达90 K,两种铁基非晶合金(特别是第二种合金)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大的非晶形成能力(GFA)。第三种合金由非晶和少量α-Fe晶体组成。  相似文献   
6.
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评述了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控制因素,从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三个方面讨论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并简介了大块非品合金的制备技术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直径10mm的圆柱状Zr57Nb5Cu15.4Ni12.6Al10大块非晶合金,并用X射线衍射(XRD)证明其为完全非晶态。应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测定该合金的玻璃转变的热学参量并分析其晶化过程。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计算了大块非晶合金表观晶化激活能。同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非晶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Fe61Co10Zr5W4B20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Ф2mm的Fe61Co10Zr5W4B20块体非晶台金.采用XRD、SEM、DSC、硬度和压缩实验研究了非晶合金的结构组织、热稳定性、晶化特征、硬度和压缩性能。设块体非晶合金表现出二级晶化,其玻璃转变温度为561.1℃.晶化温度为619.0℃.第一晶化峰温度为632.6℃.第二晶化峰比之高约117℃;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获得的玻璃转变激活能特别为595.1KJ/mol.578.7kJ/mol.晶化激活能分别为413.9kJ/mol,407.4kJ/mol;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比其玻璃转变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动力学效应;非晶合金的显做硬度为1207HV.压缩强度为1707.6MPa.呈典型的脆性断裂.断口中光滑区与脉状花纹区并存。  相似文献   
9.
钟秋生  杨元政  陈小祝 《铸造》2007,56(10):1044-1047
研究了工业化不同生产试验批次的C194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铸态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C194的化学成分、加料顺序等因素对铸态晶内、晶界的球状第二相Fe3P或Fe2P的大小、分布均匀性有较大影响;添加剂对C194铸坯有明显的晶粒细化作用;其导电率达到14%~20%IACS,维氏硬度在95HV左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