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梁龙华  张苏民 《农药》1993,32(6):28-29
本文采用以OV-101为固定液,邻苯二甲酸二乙酸为内标物的气相色谱分析,FID检测2-叔丁基-4,5-二氯-3(2H)-哒嗪酮。该法标准偏差0.32,变异系数1.06%,该方法回收率在99.3%,该方法回收率在99.3-100.8%。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苯并咪唑-2-氨基甲酸甲酯-8-羟基喹啉铜(锌)络合物及其衍生物杀菌剂在植保上的应用,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类杀菌剂为高效、广谱、低毒、安全杀真细菌剂,作用机理内吸传导,有预防、治疗作用,与常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单用或与其它杀菌剂混配使用可有效防控真菌混发或真细菌混发病害,极具市场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溴丙磷的内标气相色谱法。选用1m×φ2mm(内径)不锈钢柱,固定液为5%OV-101,担体为ChromosorbW(80~100目),柱温227℃,内标物为癸二酸二辛酯。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瞬变电磁法对硐室爆破盲炮的检测与识别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试验时先确立电磁背景场,然后在硐室中预置良性导体并测得电磁场后消除背景场,在爆破后再次进行瞬变电磁测量。通过对比爆破前后预置良性导体涡流场的变化,实现硐室爆破盲炮检测与识别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当铝箱目标体埋深不超过30 m时,瞬变电磁检测法可以明确地确定铝箱的位置;当铝箱埋深超过30 m后,铝箱形成的二次涡流场层次不明,不能确定铝箱的埋深与位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硐室爆破中的盲炮,在瞬变电磁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瞬态电磁耦合法,进行盲炮检测与识别的可行性理论分析与实验论证。在硐室内预置电磁灵敏感应器,在地表布置瞬态电磁耦合检测系统,检测炸药爆炸前后电磁场异常状况来实现硐室爆破盲炮检测与识别。结果表明,电磁灵敏感应器在感应耦合的作用下产生规则化涡流,在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下,可以检测与识别出埋深不超过55m的单个盲炮;药室内的电雷管可能产生的感应电流远小于安全电流,可确保检测过程中电雷管的安全;但对于存在多个盲炮瞬态电磁耦合法难以精确的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山生产爆破的持续进行,爆破对工程岩体造成的损伤存在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当累积超过其承受极限时,将造成边坡滑坡等失稳破坏。采用现场声波测试方法,以声波波速变化表征岩体损伤度,结合LS-DYNA动力有限元数值建模,对矿山频繁爆破加载下饱水岩体累积损伤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频繁爆破加载作用下,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工程岩体受到的损伤存在不断积累的过程。由于岩体的饱水状态,前期的爆破次序中岩体出现损伤的现象极少。随着爆破的持续,岩体出现损伤破坏的现象逐渐增多,且大多为损伤度的突变剧增;饱水岩体表征的损伤阈值应小于0.19,实际发生损伤的现象应比测试结果更多;工程岩体受到频繁爆破加载作用下的累积损伤主要表现为原生裂隙的持续扩张及相互贯通,且岩体裂隙在含水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破坏贯通。  相似文献   
7.
8.
梁龙华 《农药》1990,29(3):26-26,9
绿黄隆在溶剂二甲基甲酰胺中,甲醇钠作滴定剂,直接进行定量测定。该法标准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均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