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克服既有控制策略存在的种种不足,实现供热系统安全、节能的控制目标,淄博热力协同有关技术人员探索并将原控制系统改造成"基于管网参数与用户室温的供热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针对不同控制对象和控制策略,细化分为常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深度自动化控制系统两部分。分别根据二次网供热温度和温差、一次网供回水压差、用户室内温度等运行数据作为控制参数,控制策略参考建筑物和管网的惰性因素计算出相应的一次网、二次网的供热曲线,参考各供热系统历史运行数据,确定相应程序控制方法,最终实现自控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地铁盾构下穿对既有城市道路的影响,以天津地铁7号线下穿既有道路为例,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盾构下穿道路路基过程中的沉降特征,结果表明:沿隧道掘进方向,沉降呈抛物线分布,越靠近路基中心沉降越小;垂直于隧道掘进方向会出现80m左右的U形沉降槽,穿越期间产生的累计沉降占路基总沉降值的80%左右;最终...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偏光片清扫机清扫效果问题,首先分析了偏光片清扫机影响清扫效果的因素,认为清扫辊本身、清扫速度、清扫压力、辊间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次设计实验对上述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研究,获得了最优清扫工艺参数;最后达到去污率99.95%以上、剥离率在0.1%以下的量产数据。  相似文献   
5.
王荣鑫  乔宏旭 《区域供热》2012,(2):17-18,82
针对供热运行中传统利用凝结水的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的现状,山东省淄博热力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在输配凝结水工作方面,自主创新,利用高温水管道作为凝结水输配管道,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技术结合无线远程网络,解决大范围、多区域、多种热源间的凝结水输配调取、利用的问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考虑当前寒区隧道以排为主的防水方式容易在隧道洞口范围发生冻害,对一座寒区隧道洞外排水及防冻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和优化,提出一种通过渗井解决寒区隧道洞外排水及防冻问题的新思路,能够较好解决寒区隧道由围岩裂隙水排放引起的冻害问题,同时减少了地下水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负荷波动影响发电机转矩波动及转子涡流损耗的问题,以一台24 MW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为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水轮发电机二维电磁场模型,并计算了发电机负载运行与空载运行时的定子绕组的电压与电流,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发电机组工作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发电机的转矩脉动系数及其转子涡流损耗的差异,并得到二者随机组负荷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机组负荷波动对发电机转子涡流损耗的影响机理,为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神经网络,搭建了区域供热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制定了系统(流程)故障排查、未知故障识别/诊断工作程序,设计了故障诊断算法,完善了机械设备、通讯设备、传感器等设施的智能分析机制,提升了区域供热网络的安全性、运维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示波记录纸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光显影后,初期阶段波影清晰可见,这时波影与背景的密度差较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密度较低的背景,由于光线的照射,背景密度逐渐加深,以致与波形密度相近甚至于相等。这时记录纸上的原记录波形就显得模糊不清或无法辨认,等于波形消失。波形的消失,给大多数使用单位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野外的测试工作,许多数据必须带回整理,记录或存档的都无法进行,从而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当前集中供热的发展状况:即由于缺乏对系统真实状况的了解,现有供热自控系统效果有限,供热能耗仍然偏高;同时集中供热一定程度上粗放运行管理加剧了能耗的浪费。指出全面信息化是实现"智慧供热"不可逾越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慧供热模式和实现方式:首先建立高效率的智能运行调度系统,即通过安装足够多的传感器,获取足够多的数据,实现系统特性辨识,达到负荷智能预测、热量智能调节、故障智能诊断和调度智能优化目标,实现系统透明;其次建立高效率的人员调度管理系统,解决信息流滞后的问题,实现管理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