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2.
压差传感器的应用实现了负荷传感液压控制,使液压挖掘机获得最佳流量,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复合操纵性,达到了节能的目的,促进了液压挖掘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深海高压密封舱的热平衡设计有助于合理分布电子设备的主要生热部件。基于结构设计的简单性和散热途径的有效性,采取利用热传导将电子器件散发的热量直接通过终端散热器导入海水中的方法进行设计,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以揭示高压密封舱内热生成、热平衡规律。最终验证了热平衡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巨大资源宝库,其中海底气体水合物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潜在能源资源。采用无外力渗透泵获取海底气体水合物是提供持续稳定采样动力的理想选择。作为无外力渗透泵的主要动力部件,文章对膜器件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并对不同类型膜器件进行比较,通过实验选择无外力渗透泵使用的膜器件。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字控制理论建立了液压连续升降系统的数学模型,反映了新型提升器电液比例阀—液压缸—传感系统在选定的控制算法下的动态性能。通过仿真得出了连续式液压提升器实现同步和连续运行的可能性,并由台架试验得出了连续升降和双缸同步的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的一  相似文献   
6.
为精准控制剖面浮标的垂向运动,提出一种可精确控制油量的变体积油囊式浮力调节系统,包含外油囊、增压油箱、密封性能良好的电磁球阀和可调节转速的液压泵等组件。采用拉线位移传感器实时采集增压油箱液面位置实现油量监控,并对外油囊体积进行高精度闭环反馈控制;设计极低泄漏量的液压系统,实现系统在待机状态下浮力保持长期稳定。为精确控制浮力调节系统,构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引入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算法,并采用Simulink进行稳定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浮力精确控制,最大超调量低于1%,稳定性与响应速度均符合预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自动导向车新型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导向车 (简称AGV)广泛应用在码头、工厂、仓库、机场的自动化仓储系统、柔性加工及柔性装配系统中 ,以实现物流的自动化。AGV的基本构成包括控制、车体、运行、移载、安全及辅助等系统。控制系统和运行系统的导引技术是AGV最主要的核心技术 ,其主要作用是使AGV能精确而平滑地依循设定的导引路径行驶 ,即路径跟踪。AGV的控制和运行系统是典型的受非完整约束限制的系统 ,运行存在多个可变因素 ,如多种速度要求等 ,难以取得PID控制器控制所需的精确模型。而常规的模糊控制器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规则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传统卷板机工作辊转速不可调节,采用电液变频调速技术以实现上工作辊的无级调速,扩大了调速范围.在对泵控液压马达构成的电液无级调速系统进行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工作辊速度调节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卷板机方案设计和技术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液压连续升降控制的策略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字控制理论建立了液压连续升降系统的数学模型,反映了新型提升器电液比例阀-液压缸-传感系统在选定的控制算法下的动态性能.通过仿真得出了连续式液压提升器实现同步和连续运行的可能性,并由台架试验得出了连续升降和双缸同步的位移曲线,试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VB6.0实现PC机和多单片机间的串行通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VB6.0实现的上位PC机和多单片机间的串行通信新方法,给出了通信电路图、通信协议和用VB6.0和MCS51汇编语言编写的部分串行通信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