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碳货币——低碳经济时代的全新国际货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都议定书》制定了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以碳信用为标志的无形商品的贸易体系。近年来全球碳交易市场突飞猛进,成交量从2004年的0.94×108t二氧化碳当量增长到2008年的49×108t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从2004年的3.77亿欧元增长到2008年的920亿欧元。预计2009年全球碳交易量为59×108t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额为626亿欧元。碳交易市场的不断膨胀和交易平台的不断国际一体化,为碳信用在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的计价以及国际结算方面奠定了基础。同时碳信用的政府信用基础、自由存储和借贷及稀缺性、可计量性和普遍接受性都凸显出其货币特性,使得与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绑定的碳信用从商品过渡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一旦碳货币体系建立起来,碳货币的储存和占有程度就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在未来国际碳货币体系下,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很可能被购买碳货币所抵消。我国应采取积极政策以应对国际碳货币发展潮流,积极加入到国际碳货币体系的构建中,建立中国碳金融体系,加快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使人民币在碳信用的计价和结算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积极发展我国的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今后可能出现的碳货币体系做好储备。  相似文献   
2.
露天煤矿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对区域生态特别是区域植被的破坏。论文基于Landsat TM、CBERS-02B HR、MODIS LAI等数据,分别从土地覆盖、生态措施和植被群落方面监测和评价了内蒙古霍林河一号露天矿8年间的生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号矿的持续开采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矿区草原植被的进一步侵占和破坏。植被面积减小的同时,植被覆盖度明显降低、LAI也都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区域植被生态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气候条件起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工程措施起到了正面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博峰 《中国能源》2011,33(6):28-32,47
城市CO2排放占全球人为排放的绝对主体。我国由于城市建制和城市清单系统的不足,导致很难核算真正城市意义的CO2排放量。本文建立狭义城市边界和城市碳排放范围,并且基于GIS模型,初步核算了2005年中国地级市CO2直接排放(尺度1)和CO2总排放(尺度1+尺度2),分别为17.70亿t和27.34亿t,直接排放占总排放的64.73%。中国地级市CO2总排放占当年全国总排放量的48.90%。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踏勘和GIS分析,建立新的露天煤矿开采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针对不同尺度的评价对象,构建不同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于排土场等小范围,采用分辨率在2~5m精度的遥感数据监测;对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采用20~30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解译后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土地转换矩阵;对于区域植被覆盖度,采用NDVI指数建立方程计算;对于区域植被长时序变化,分析LAI长时序动态变化.以霍林河一号露天矿为例研究表明,该体系能较为客观、准确、全面的评价矿区生态的变化特征,弥补了矿区生态很难定量、客观监测和评价的不足,为矿区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蔡博峰 《中国能源》2012,34(7):33-37,19
我国CO_2排放在空间上受热点城市影响而形成空间集聚格局,一些重点城市直接决定着我国CO_2排放空间格局。中国城市CO_2和SO2排放"同时、同根、同源",113个重点城市中两者排放显著相关,平均每排放1tSO_2,会相应排放452tCO_2,这是2008年中国城市燃煤、燃油、燃气能源结构以及实施脱硫工程的综合体现。考虑CO_2和SO_2在排放机理和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建议我国充分考虑把CO_2和SO_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点放到典型城市上,并积极开展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6.
生态功能区划是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3S技术则是保证区划科学与准确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介绍了3S技术在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应用及其优势与特点,即数据的准确性、现势性和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空间分析功能充分实现了不同权重生态因子的叠加,同时在区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格局对生态功能的影响,因而区划结果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全国及区域水平道路交通CO2排放研究的不足和困难,提出道路交通CO2排放的研究方法,并与研究文献和公开资料进行比对。中国2007年全国道路交通CO2排放为3.77亿t,占交通运输部门CO2排放的86.32%。分析了各省道路交通CO2排放量与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省(市、区)道路交通CO2排放量和GDP关联性显著,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