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出一种基于无线的物联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PXA270和nRF24L01模块实现无线采集、发送各项家居信息;通过GSM通信将烟雾、煤气、红外等传感器的异常报警信息以短信方式通知用户,并连接PXA270的PC实现实时远程监控。经过测试,该系统工作稳定,便于实际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2024铝合金喷丸试件疲劳寿命试验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喷丸材料疲劳性能研究扩展有限元模型没有考虑残余应力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对2024铝合金的喷丸与未喷丸试样进行三弯疲劳试验,以明确喷丸工艺对试件疲劳寿命的强化作用。通过ABAQUS建立试件的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导入残余应力并利用扩展有限元法模拟循环载荷下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对比试验结果来验证该扩展有限元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该数值模型,改变载荷工况,研究不同载荷工况下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得到喷丸残余应力强化作用与载荷工况的关系。结果表明:喷丸引入的残余应力可以有效地增强试件的疲劳寿命;过大的循环载荷可能造成喷丸残余应力发生松弛;在最大载荷不变的前提下,应力比越小,试件疲劳寿命越短;应力比越大,残余应力对疲劳寿命强化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将一种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应用于皮革加脂工序,通过考察皮革软度、厚度、加脂剂在皮革中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脂工序中使用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与使用市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规加脂相比,可使油脂在革中分布更均匀,提高油脂与胶原的结合率,减少10%左右的加脂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2024铝合金喷丸粗糙度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喷丸处理对2024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数值模拟预测喷丸粗糙度的有效方法。 对铝合金试件进行喷丸处理,测量得到粗糙度特征值Ra。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喷丸过程建立多丸粒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所提出的Ra离散化计算式,通过对采样路径上节点位移的统计处理,得到Ra模拟值,最后通过改变模型相关参数,分析喷丸参数对粗糙度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6.7%、2.5%、4.3%,两者吻合良好,验证了仿真模型及结果的正确性,另外模拟得出喷丸工件表面粗糙度随丸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加;随喷丸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丸粒覆盖率的增大先大幅增长,后增速减缓。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重坐标系的静、动网格法和气-液-固三相流等技术建模,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和DPM(discrete phase model)模型捕捉瞬态流场下的自由液面和脱硫剂分散的空间分布规律.数值模拟与水模试验得到的漩涡深度及高度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搅拌器转速和搅拌器浸入深度显著影响流场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布,最大速度主要分布在搅拌器叶端;自由液面的漩涡深度随搅拌器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当漩涡底部延伸至搅拌器上端,受漩涡卷吸的脱硫剂颗粒开始进入流场内部,通过4股循环流动在罐内充分扩散.  相似文献   
6.
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喷丸处理是铝合金材料强化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善铝合金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延缓其在循环载荷下疲劳裂纹的萌生及扩展。喷丸强化产生最直接的两个影响是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和材料残余应力的引入,其中所形成的喷丸表面残余压应力层被认为是提高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强化因素,而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则对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故有必要从上述"强化"和"弱化"两个侧面综合评价喷丸对材料抗疲劳性能的影响,以期在提高喷丸残余应力的同时使其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得到有效抑制。文章首先对喷丸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进行了实际测量;随后通过建立喷丸数值仿真模型分别得到了试件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并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照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进而利用该仿真模型探究了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残余压应力与表面粗糙度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增加喷丸速度以达到所需的σmax值同时可最大程度的抑制粗糙度的增长;最大残余压应力层深度与表面粗糙度呈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增加丸粒直径可达到所需的Zmax值同时可最大程度的抑制粗糙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