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纪昌 《水电能源科学》2021,(4):133-136,203
针对库区蓄水诱发的低强度地震及库水位往复升降调节产生的干湿循环效应严重影响红层泥岩质岸坡稳定性问题,以某红层区库岸边坡工程为依托,通过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红层泥岩微观结构及强度劣化规律,并耦合地震作用模拟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次干湿循环后红层岩体微观结构疏松多孔,内部损伤逐步积累,力学参数显著降低。干湿循环对红层泥岩产生的劣化损伤作用为岸坡失稳提供了物理力学基础,地震动荷载则是岸坡进一步发生破坏的直接驱动力,在两者耦合作用中,库区红层泥岩岸坡更容易发生严重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2.
中间退火对Ni-7at%W合金基带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电磁搅拌电弧熔炼制备的Ni-7at%W合金初始锭,经热锻、热轧、大形变量冷轧和最终再结晶退火制备出100 μm厚合金基带。采用X光衍射技术(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研究轧制过程中的中间退火处理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中间退火次数可以削弱轧制织构α取向线上的取向强度,提高β取向线上的取向强度,促进轧制组织中立方取向晶核的形成,消除再结晶过程中晶粒异常长大现象,最终提高再结晶立方织构的份额。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高份额立方织构金属基带,同时兼顾居里温度和屈服强度的要求,设计了Ni-7.8%Cr-1.1%Mo-1.6%W(原子分数)合金。采用冷坩埚悬浮熔炼技术冶炼合金铸锭,铸锭经过锻造、热轧、冷轧和再结晶退火,最终得到厚度为100μm的合金薄带。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合金薄带再结晶织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磁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大变形量冷轧和优化的两步法退火后Ni-7.8%Cr-1.1%Mo-1.6%W合金薄带立方织构份额为93.4%,小角晶界体积分数为84.5%;合金薄带的居里温度为25K,远低于77K;合金薄带室温下的屈服强度为182 MPa,与Ni-5%W合金相当,且抗拉性能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素体不锈钢拉伸后的表面起皱现象,研究了再结晶晶粒取向分布对起皱程度的影响.将厚度3mm的430铁素体不锈钢热轧退火板,经2种工艺(一次冷轧、多次冷轧)轧制和再结晶退火后得到最终厚度均为0.1mm的冷轧板,分析了再结晶晶粒取向、轴向拉伸后表面起皱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11)〈011〉和{100}〈011〉取向晶粒的存在是引起表面起皱的内因;铁素体不锈钢中各个晶粒取向均匀分布,削弱了塑性各向异性,从而抑制起皱的产生.铁素体不锈钢在拉伸变形后,相近取向的相邻晶粒表面呈现单滑移痕迹,这是形成起皱的主要原因.多次冷轧-中间退火为减轻铁素体不锈钢表面起皱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工艺控制得到含不同-纤维织构份额的430铁素体不锈钢样品,研究了-纤维织构份额对430不锈钢表面起皱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冷轧430铁素体不锈钢在略低于再结晶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进行高温再结晶退火处理能够获得高份额的-纤维织构;随着显微组织中-纤维织构份额的提高,430铁素体不锈钢表面抗起皱性能增强。相比于{100}<011>和{112}<110>取向晶粒,-纤维取向晶粒平均塑性应变比高,并能在再结晶组织中较少形成取向相近的晶粒簇,减轻了铁素体不锈钢的表面起皱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位EBSD技术研究了铁素体不锈钢形变过程中组织和晶粒取向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形变量的增加,小角晶界(1°〈θ〈2°)显著增多,大角晶界(θ〉10°)保持相对稳定。当形变量〈6%时,{100}〈011〉取向晶粒在轴向拉伸过程为稳定取向,而{111}〈uvw〉晶粒其拉伸轴取向向〈100〉-〈101〉连线方向转动一定角度(12°〈α〈20°)。具有不同转动特点的晶粒之间相互作用,使晶粒向着晶面法向转动,形成粗糙表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