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仪器化冲击在评测断口剪切面积比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示波曲线定量给出的特征载荷点分布关系,结合ESIS给出的评测夏比V型冲击断口剪切面积比例(PSF)经验公式,介绍了仪器化冲击试验在估算PSF数值中的具体应用。估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所进行的误差离散性与置信区间的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合适的经验算法可以在试验过程中实时获得高度可靠的PSF结果。与常规光学手工评测技术相比,该方法不依赖于试验者的主观评测经验、不受特定客观试验条件的限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材料PSF评测以及动态断裂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套方便而有效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GB/T 4340.1-1999所附的各类曲面维氏硬度修正系数表,基于多项式拟合技术,给出了曲面维氏硬度修正系数关于压痕对角线长度与曲面直径比值的解析函数表达式,并对维氏硬度值的修约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洛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金属洛氏硬度试验中对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计算,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硬度试验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汽车钢板二次加工脆化试验是评价汽车钢板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试验.评价指标一般采用二次加工脆化温度(DBTT).选具有代表性的汽车用宝钢IF钢板,取不同的试验样杯尺寸、样杯拉延比、样杯圆角半径、冲制样杯时润滑剂、落锤高度等,对汽车钢板二次加工脆化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将宝钢原有的试验方法与GM9920P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两者的近似换算关系.本研究在完善GM9920P标准的同时,创建了宝钢的GM二次加工脆化试验方法,以"GM二次加工脆化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形式给出.  相似文献   
5.
极低屈服点钢低周疲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0 MPa级的极低屈服点钢BLY100进行了包括模拟地震载荷的系列高应变低周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LY100钢板具有良好的低周疲劳性能,完全满足抗震设计用钢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根据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所获得的强度、塑性指标、成形性能如Rp0.2、Rm、A、n、r等,并结合成形极限图(FLD)试验实测的金属板材拉胀成形性能,介绍了一整套用于评价金属板材塑性成形性能的实验室分析技术.文章以两种厚薄规格的冷轧板材为例,根据拉伸应变硬化指数动态跟踪技术实测的n值随应变量变化的趋势,揭示了上述两种材料拉伸性能与成形性能异同特点的力学本质.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而且借助于KB3000BVRZ全自动硬度试验机对布氏硬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评定,最终给出了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原理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对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详细的评定,评定方法适用于检测实验室的维氏硬度检验测量领域.  相似文献   
9.
二次加工脆性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强度汽车用钢板成形后出现的脆性现象,从脆性产生的原因和脆性测定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测定其二次加工脆性的试验方法和评判指标,以及影响其测定结果的装置方面因素;相应开发了一种试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装置可以较好地用来测定薄钢板的二次加工脆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用金属板材冲击拉伸响应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在仪器化摆锤冲击试验机上时矩形板材试样实施冲击拉伸并评价材料动态响应特性的宝钢单杆试验方法.基于试验输出的力一位移一能量曲线,探讨了某车用软钢在102/s应变速率水平时的动态强度、塑性与韧性性能.根据摆锤冲击试验直接测量势能变化得到的冲击吸收功,可对动态应力一应变曲线加以确认与标定,提高了强度性能评价尤其是抗拉强度的量值可靠性,而由曲线标识出的断裂点应变亦可通过测量试样的断裂延伸率加以确认.试验表明针对文中选用的材料,加载应变速率由10-3/s提高至102/s并未对材料的强塑配备产生显著影响,即材料的拉伸破断吸收能保持稳定.而3%预应变诱发的形变硬化效应却显著降低了材料在动态载荷条件下的延塑性特征,使材料更易表现出失稳断裂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