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甜橙果实为试材,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采后柑橘不同褐斑病感染程度果皮中的代谢物差异。通过样本相关性分析、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褐斑程度果皮中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PE包装显著抑制柑橘果实褐斑指数,以无褐斑果皮样品为对照,共筛选出1 191个差异离子,在CK-42 d vs CK-0 d样本中,共筛选出10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62个为上调,45个为下调,而在PE-42 d vs CK-0 d样本中共筛选出124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65个为上调,59个为下调。经KEGG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分布在10条代谢途径中,代谢物数量富集最多的前3条通路分别是全局和总览图、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经HMDB通路分析,代谢差异物主要分布在11条代谢途径中,差异代谢物数量富集最多的前5条通路分别是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类、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类。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柑橘果皮褐斑病形成机制,可为提高柑橘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胶体磨湿法粉碎法、超声波辅助酸法、纤维素酶法3种方法处理甘薯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比较改性前后IDF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并测定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薯渣IDF相比,3种改性方法改性之后,甘薯渣IDF的粒径、分散指数显著降低(P<0.01),持油力、持水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整体而言,这3种改性方法对甘薯渣IDF改性都有效果,并且胶体磨湿法粉碎法改性对甘薯渣IDF的持油力、持水力、吸附亚硝酸盐及胆固醇能力效果最好。甘薯渣改性的IDF可作为功能性成分应用于多种食品。  相似文献   
3.
不同材料薄膜包装对采后荔枝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低温环境下不同材料薄膜包装处理对荔枝果实耐藏性的影响。方法以"怀枝"荔枝果实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单侧厚度为0.02 mm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3种材料的薄膜袋进行包装处理,不包装的作为对照,放置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66.6%的环境下贮藏。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组的荔枝果实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褐变和腐烂现象,不包装的荔枝果实迅速失去食用价值,在贮藏第7天时褐变指数超过4.5,腐烂率高达56.7%;BOPP包装处理的荔枝果实在第28天时褐变指数仅为2.4,腐烂率为36.7%,果皮含水量保持在63%以上,BOPP包装的荔枝果皮相关酶活性相对较低,且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果皮厚度和部分营养成分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PE和PP包装的荔枝。结论用BOPP薄膜包装处理的荔枝果实在低温环境中显示出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常温环境下不同保鲜袋包装处理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心油桃为实验材料,比较相同厚度的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聚乙烯(PE)薄膜包装袋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薄膜包装材料。结果采用3种保鲜袋包装对油桃果实的贮藏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组的油桃果实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烂褐变;未包装的油桃果实很快失去了食用价值,在贮藏12 d时褐变指数为4.5,腐烂率为65.33%;采用BOPP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在贮藏12d时褐变指数仅为2.3,腐烂率仅为32.29%,果实出汁率保持在58%以上;BOPP保鲜袋包装处理的油桃果实在出汁率、TSS、TA、Vc、MDA等营养指标和衰老指标上均不同程度优于PP和PE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结论采用BOPP薄膜材料包装的油桃果实在常温贮藏下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油桃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以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其贮藏期间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代谢物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PE包装明显降低了黄桃果肉褐变指数,以无褐变的果肉为对照,共检出991种代谢物。在CK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206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26种显著下调代谢物,而在PE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145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58种显著下调代谢物。经HMDB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3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6的通路分别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类、有机氧化合物。KEGG通路分析表明,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0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4的通路为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其它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为提高黄桃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概述果皮蜡质的成分、性质、形态结构,以及调控与转运途径等,以探讨果皮蜡质与果实耐藏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展望如何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方法通过分析文献,理清果皮蜡质与果实耐藏性关系的研究范畴和热点,从果皮天然蜡质的成分、性质、形态结构,果皮蜡质与果实耐藏性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果皮蜡质的合成、调控与转运途径等方面入手,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综述,并对蜡质研究在果实采后贮藏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结论果实表面的蜡质层是保护果实的天然屏障,具有防止果实水分散失、维持表面清洁、避免病菌侵害等作用,对果实耐藏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品种间黄精多糖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差异,以多花黄精、鸡头黄精和滇黄精为原料,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等指标评价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 3种黄精多糖含量均超过7%,其中以鸡头黄精的质量最佳,多糖含量达15.02%,其次为滇黄精,含量为11.18%,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为9.88%。结果表明, 3种黄精多糖对4种自由基均具备一定清除效果,其中鸡头黄精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滇黄精多糖和多花黄精多糖(P<0.0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好于滇黄精多糖和多花黄精多糖(P<0.05),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高于滇黄精多糖和多花黄精多糖。此外,鸡头黄精多糖的总还原能力强于滇黄精多糖(P<0.05)和多花黄精多糖(P<0.05)。3种黄精多糖均具备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鸡头黄精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佳。试验结果为黄精品种的评价与选育、加工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