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冶金工业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邵象华 著名冶金学家、冶金工程专家 ,195 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后改称为中科院院士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近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1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1932年年仅 19岁时即在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 1934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冶金 ,1936~ 1937年先后获该校一级荣誉冶金学士和硕士学位及马瑟科学奖金 ,分别被授予英国皇家矿学院会员学衔和帝国理工学院奖状。他的导师卡本特 (H .C .H .Corpenter)爵士提名他继续留校攻读博…  相似文献   
2.
夏侯纲 《炼钢》2002,18(3):60-60
李薰 (1 91 3~ 1 983)物理冶金学家 ,科学研究管理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 993年改称院士 )。湖南邵阳县人 ,幼年就读于长沙明德、育才等中学 ,1 932年毕业 ,因成绩优异 ,被保送湖南大学工学院矿冶工程系学习 ,连年获得奖学金。毕业后 ,任长沙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教员。1 937年李薰以名列前茅成绩考取湖南公费留学 ,同年 8月进入英国雪菲尔德大学 (Sheffield)冶金学院深造。1 938年他获得布伦顿 (Brunton)奖章和奖金。1 940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并留校研究生部负责指导部分研究工作 ,培养出不少冶金学家。1 946年南京国…  相似文献   
3.
1959年9月30日,武钢第一炼钢厂250t固定式平炉流出了第一炉钢水。当时绝大部分技术工艺,都沿袭了鞍钢的的操作,只是炉容量大了,盛钢桶大了,不是100t而是170t。因而塞棒在钢水中的时间和浇钢的时间长,以致经常漏钢。当时铁道部规定,钢轨钢必须按上注法浇铸。但是由于塞棒漏钢严重,钢轨钢也被迫下注。炼钢厂在开始的几年中,基本上是围绕漏钢进行攻关。直到1973年开始试用滑动水口,才作出了以滑动水口逐步取代塞捧的决定。随着滑动水口滑  相似文献   
4.
夏侯纲  萧忠敏 《炼钢》2003,19(4):60-61
张春铭 武钢前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19年7月出生于南京。初、高中就学于南京中学和国立二中。1938年考入重庆大学,1939年转学贵州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矿冶系。1942年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中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重钢三厂)炼钢厂工作。1944年受聘到綦江电化冶炼厂(现重钢四厂)炼钢厂任助理工程师,参加了当时后方最大的15 t平炉的设计、修建和生产,直到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5.
一、炼钢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新的炼钢方法和设备具有高的产量,而且钢的质量,金属收得率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水平。钢液的浇铸与凝固是炼钢生产的最后工序与关键性的限制环节,它的操作工艺和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炼钢的产量、品种、消耗和经济效益。在当今简化工序、节约能源、节省资源的时代,人们在竞争中力求获得最好的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