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焊接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相对散乱,教学中往往不易将其串成一条主线讲解,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能结合具体实例和诸多知识点,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具体实例出发,从目前对工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来看,学生普遍反应良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挤压铸造条件下,研究了锌含量及固溶时效处理对AM60B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抗拉强度随锌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屈服强度变化不大,但延伸率急剧下降.固溶时效使γ-Mg17Al12相呈片状存在于原晶界、或呈粒状弥散分布于晶内,抗拉强度得到提高,延伸率得到改善,但合金的屈服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双孔内胀式、L型通道排气方法,利用一级减压后端面密封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焊缝高压水压试验的工装。该工装具有高效、安全、承受压力高、装拆快捷方便的特点,能适应多种规格接口的,需进行焊缝强度、密封性、耐压性检验的各类容器及密封管道的高压水压试验,且能多次重复使用,制作成本低,通用性强,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结合学校的实际,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就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6.
对准φ1219 mm×18.4 mm的X80管线钢进行全自动下向焊试验,采用双焊炬进行填充、盖面焊。对X80管线钢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影响区粗晶区以粗大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BF)为主,BF板条间分布有少量的M-A组元,硬度较高;细晶区组织主要是多边形铁素体(PF)和少量贝氏体(B),两者分布较均匀,硬度较小。外层焊缝组织主要是晶内形核的针状铁素体(AF);内层焊缝组织中除了有AF和PF外,还有少量粗大的镐牙状侧板条(FSP)铁素体析出;中部焊缝组织与外层焊缝的相差不大,只是晶粒更细小,析出物数量更多。在-20℃时,热影响区平均冲击功为181 J,断口呈韧性断裂;焊缝区的平均冲击韧性为157 J,断口为韧脆混合断裂,焊缝中形成的镐牙状侧板条铁素体及氧化物夹杂降低了韧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动态力学分析仪(DMA Q800,TA-Instruments)的精密蠕变试验,针对直径400 μm、高250 μm的Cu/Sn-3.0Ag-0.5Cu/Cu无铅微尺度焊点,研究了其在10MPa恒定应力和不同温度(100℃、110℃、120℃)以及100℃恒定温度和不同应力(8 MPa、10MPa、l2 MPa...  相似文献   
8.
焊接材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目前实验室材料管理过程中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利用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语言,C+作为开发语言,开发出一套实验室焊接材料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焊接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提供高效的查询方法,实现焊接材料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保存,并能提供焊接材料供应厂家的相关信息。程序运行快捷、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丝TIG焊对X80钢板进行对接,并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主要为针状铁素体(AF)组织,热影响区粗晶区主要为贝氏体铁素体(BF)和粒状贝氏体(GB)组织,细晶区主要是多边形铁素体(PF)和少量贝氏体组成;焊接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为643 MPa,断裂在母材区;在-30℃时焊缝区的冲击吸收功高于热影响区,焊缝主要是韧脆混合断裂为主,而HAZ主要以脆性断裂为主。焊缝区的硬度较高,焊接接头HAZ存在硬化和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电迁移诱发镀层锡须生长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0.3×104 A/cm2恒定电流密度和四种不同加载时间(0,48,144和240 h)电迁移条件对6.5 μm厚镀锡层表面锡须生长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电流密度对阴极裂纹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迁移加速了镀层表面锡须的形成与生长,随着电迁移时间的延长,锡须长度不断增加.此外,电迁移导致在阴极首先出现了圆形空洞,随后在两极均形成了圆形空洞,并且在阴极处还发现有微裂纹存在,随着电流密度增加,阴极裂纹宽度也随之增加,电流密度为0.5×104 A/cm2时,平均最大裂纹宽度约为9.2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