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磷矿反浮脱硅过程中,胍基阳离子磷矿捕收剂的作用机理,以N-椰油基-1,3-丙撑二胺、单氰胺、乙酸为原料制得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测试了该药剂与3种矿物作用前后的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光谱,进行了石英、白云石、胶磷矿的纯矿物浮选试验等。结果表明:该合成药剂属胍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广泛pH值范围内,对石英的捕收能力较强,对白云石次之,对胶磷矿较弱;在弱碱性下,对白云石捕收性能有所提高;相较白云石、胶磷矿,该药剂更易与石英产生吸附作用,使矿物表面呈现疏水性;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说明与3种矿物的吸附主要是物理吸附。试验结果说明该胍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磷矿反浮脱硅捕收剂。  相似文献   
2.
岩质高陡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水电工程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识别控制高陡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并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支护设计与施工,以确保边坡的稳定,一直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长河坝水电站进水口高陡边坡为依托,对水电工程岩质高陡边坡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前期勘察结果分析了控制边坡稳定的关键因素,即J3、J7裂隙与其它结构面组合所引起的破坏,并依据地理位置分区设计了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案;伴随边坡施工,分部位分高程进行了岩体结构复核,发现边坡主要的破坏模式为滑塌(移)破坏、倾倒拉裂破坏、多条裂隙切割导致的岩体松动破碎所引起的破坏。以岩体等级为基础进行了边坡重分区,并以此进行了支护设计修正。讨论了控制边坡稳定的最关键因素即顺坡向J3裂隙,对比了前后期设计的差异及作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信息化施工对边坡稳定控制有效,边坡没有出现工程问题,已处于稳定状态。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磷矿石的低温(10~12℃)正浮选,以湖北树崆坪矿区后坪矿段重选尾矿为对象,开展了12种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强化低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AEO-3P、APE-4P、EB-10P可以作为低温浮选增效剂,其中AEO-3P的增效作用优于APE-4P、EB-10P;MAP-K,ODEP-K的增效作用较弱,其他磷酸酯没有增效作用。说明含有醇或酚基团、聚合度较低、碳链适宜的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才有较好的低温增效作用,没有聚氧乙烯醚的磷酸酯或盐类(PBTCA、HEDP-2Na)反而起抑制作用,碳链较短以及聚合度较大的磷酸酯增效作用不明显,可能是此类药剂的亲水性较强所致。  相似文献   
4.
总结评述了2020年我国磷矿选矿领域的研究进展。2020年我国磷矿选矿研究主要集中在磷矿浮选微观层面机理分析、选矿工艺流程优化、浮选药剂创新、尾矿综合利用等方面。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磷矿物的可浮性及磷矿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浮选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反浮选和正反浮选工艺的应用效果;浮选药剂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磷矿反浮选中磷矿物抑制剂、正浮选中硅酸盐矿物抑制剂以及阴阳离子型捕收剂的开发及应用;此外,在磷尾矿综合利用、磷矿化学及微生物分解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强烈松弛岩质边坡变形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金坪水电站进水口边坡为例,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监测资料分析强烈松弛岩质边坡的变形特征,以及自然边坡和工程边坡的裂缝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方法分析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和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自然边坡和工程边坡的裂缝均是强烈松弛岩体因开挖扰动进一步松弛的结果,但是自然边坡裂缝反映的是边坡岩体结构整体调整的结果,属于边坡整体变形与稳定问题,而工程边坡裂缝则是边坡局部块体沿加固薄弱部位外挤的结果,属于局部变形与稳定问题,即边坡尚处于变形阶段,未形成统一的潜在滑动面;原设计锚索和其他支护结构一起在边坡浅层形成厚度约50 m的锚固体,对边坡起到"挡墙"作用;增补锚索较深,对边坡的控制作用明显,施工完成后边坡趋于稳定,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磷石膏产量较大,虽然其利用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消耗量有限,依然以堆存为主.对磷石膏堆存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堆存方法的磷石膏库存在不同的安全因素,主要以溃坝和污染为主,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对策.需定期维护磷石膏库的相关设施,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磷石膏库现场的环境变化,实现高效率管理,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了利用晋宁磷矿堆存的低品位高硅质胶磷矿,进行了剪切絮凝浮选试验,研究了剪切搅拌时间、搅拌转速、不同形状及直径的叶轮对选别指标的影响。在浮选搅拌转速为2500 r/min、搅拌时间为8 min时,获得了P_(2)O_(5)回收率为88.83%、P_(2)O_(5)品位为22.01%的粗选精矿。不同形状及直径的叶轮对剪切絮凝浮选指标的影响不同,在相同搅拌转速下,四叶直片式叶轮的剪切效果优于相同直径四叶斜片式叶轮的。当搅拌转速变化时,Φ50 mm的四叶直片式和四叶斜片式叶轮的剪切搅拌调浆效果要优于其他直径叶轮的。采用Φ50 mm的四叶直片式叶轮进行剪切调浆絮凝,再采用正反浮选工艺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P_(2)O_(5)品位为28.06%、P_(2)O_(5)回收率为90.52%的精矿指标,比常规浮选工艺精矿P_(2)O_(5)回收率提高了3.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张正虎 《石油仪器》2011,25(3):45-48,101
文章阐述了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的组成、硬件结构、软件特征以及地面仪、井下仪的技术特点和优点。累计50多井次的现场应用表明,SDZ-3000快速测井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重复性以及与国内同类仪器测井结果的一致性均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能更好的判断中原油田的“三低一高”复杂地层,对认识岩石三性关系和评价油气显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正虎 《硅谷》2011,(13):116-116
河流交汇所带来的冲击河岸和泥沙淤积问题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昼夜及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有相当一部分重要的城市和乡镇位于河流交汇口处,故保护河岸和防止泥沙淤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语。通过利用实测和模拟所得的流速分布图,绘制出动力轴线,并根据交汇前后的动力轴线重合来布置岸堤,使水流的水力特性变化最小,从而使堤岸保护最优化,提出河流交汇处岸线连接和河岸保护的一些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较好地实现磷矿反浮选脱硅,选取适宜的胺类捕收剂及合理的浮选条件是磷矿反浮选脱硅的关键。通过浮选实验,对比研究脂肪胺类、胺醚类、醚胺类和氧化胺共4类不同胺类捕收剂对石英的捕收效果。实验表明,在相同pH值下不同胺类捕收剂对胶磷矿浮选性能不同,在弱碱性介质中,脂肪胺类药剂对SiO2的捕收能力的基本排序为:椰油二胺浮选捕收硅酸盐矿物性能优于正辛胺、十二胺、椰油胺,异十三胺,但是异十三胺药剂对磷的损失率较低,椰油二胺次之,十二胺、椰油胺和正辛胺对磷的损失较大。胺醚类药剂对SiO2的捕收能力强弱为:椰油胺聚氧乙烯醚对硅酸盐矿物的捕收能力强于十二胺聚氧乙烯醚,十二胺聚氧乙烯醚浮选尾矿P2O5损失率高于椰油胺聚氧乙烯醚;醚胺类药剂对SiO2的捕收能力强弱为:异十醚胺较C10醚胺对硅酸盐矿物的捕收能力较弱,对异十醚胺浮选尾矿P2O5的损失率高于C10醚脂;实验结果说明,相同类型的胺类药剂的浮选性能基本相似,同时存在一些较小差异,碳链组成相同的脂肪二胺对胶磷矿的捕收能力比脂肪一胺强,浮选性能由强到弱基本排序为:二胺>一胺>醚胺>胺醚>氧化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