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1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6年以后,马格马铜公司圣曼努埃尔溶剂萃取电积厂的设施投入生产。最初的工厂设施设计能力为25000吨/年电积铜,处理露天矿堆浸的富浸出液。1988年,工厂扩建至50000吨/年,增加处理来自就地浸出的浸出液。本文提供了工厂实践总的概貌,特别着重于马格马铜公司在该厂建设和生产期间研制与完成的工艺革新。讨论范围包括矿化硅孔雀石的堆浸和就地浸出,溶剂萃取和艾萨法电积。本文重点放在电积操作经验和工艺改进。马格马铜公司最初的溶剂萃取电积工厂设施建于1986年,处理圣曼努埃尔矿体露天开采氧化帽的矿石。采出的矿石(基本上是硅孔雀石)放置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衬板上。然后用稀硫酸浸出。浸出得到的富浸出液送溶剂萃取车间,最终制成电积铜。  相似文献   
2.
国际锡研究组织最近进行了生产不同厚度和宽度的连续锡-鉍低熔合金箔带的生产试验,采用一种称为熔化-离心浇注法生产出优质材料。该工艺基本上包括:将熔融的金属流落到一个高速旋转的铜轮上,金属迅速固化并被拉出,转动的轮子象一个连续的带子。该装置的冷却速度可达到每秒一百万摄氏度。用这种浇  相似文献   
3.
硫化锌精矿直接加压浸出在工业上应用开始于1980年10月。第一个投产的锌加压浸出车间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特雷尔的科明科公司铅锌联合企业。第二个加压浸出车间是在安大略省提敏斯的Kidd Creek矿的锌冶炼厂,开工于1983年。这两个加压浸出车间的投产,证实了它的处理能力为设计能力的150~200%。对于用加压浸出来的锌,增加了精矿的处理量,就是减少了能源需要量。  相似文献   
4.
一、资源世界已探明的锌贮量共约134,000,000吨,其中,加拿大为30,000,000吨,占总量的22.5%,为第一位;美国为27,000,000吨,占20%,为第二位;澳大利亚为18,000,000吨,占13,4%,为第三位。美国锌矿资源中29%为单一的锌矿,71%为多金属矿。贮量最大的矿床在密苏里州东南部的铅锌矿,几乎占了美国锌贮量的37%。  相似文献   
5.
溶剂萃取中应用薄膜在提高选择性、减少溶剂用量和节约能源方面有巨大潜力。薄膜萃取容易适用于如金属萃取、废水处理和医药方面。  相似文献   
6.
1947年在麦尼脱勃(Манитоба)的林——莱依克(Лин-лэйк)附近,发现了硫化铜镍钴矿石的矿床,在林——莱依克勘探的结果,矿藏是4兆吨,平均含量是1.223%镍,0.618%铜和苦干数量的钴。浮选林——莱依克矿石,得到含有30%铜精矿,和含有少量铜的镍钴精矿。采用火法冶炼从铜精矿内提取铜,在经济上是有利的,若是处理镍钴精矿时,却是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首次从铜熔炼厂的残渣中生产铼,美国在1942年也从辉钼矿焙烧炉的烟尘中生产出铼。目前,从矿石中回收铼的主要矿石资源国家有加拿大、智利、美固、苏联。智利是世界铼的主要提供国之一,并可继续扩大提供量,美国虽然有很大的铼储量,由于国内铼产量下降,仍需进口很大数量的铼。  相似文献   
8.
说明:征得《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矿冶金学》有色金属条目编辑组的同意,将其中金、银及铂族金属等条目选载于此,以飨同行并征求意见(由本刊编辑部代收代转)。  相似文献   
9.
针铁矿法是用于从中性浸出渣中回收锌。热酸浸出液中的铁是用氧化水解工序除去的。本文提出一个在工厂内进行的、用氧代替空气,在一个新型气液反应器进行试验的结果。在流动条件下,停留时间与工厂操作时间类似,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亚铁氧化和针铁矿沉淀工序。一个反应器相当于三个工厂槽子所完成的工作。试验过程中发现形成的针铁矿沉淀过滤性能与一般工厂的产物一样良好,含铜锌很少。基于这些结果,估计一个工业规模系统需要槽子数仅为现用空气操作的一半,因此电能和反应用蒸汽会有明显的节省。  相似文献   
10.
金川铜镍硫化精矿含钴0.16%。在现有的电炉熔炼、转炉吹炼过程中,钻有30%进入高冰镍,70%进入转炉渣。目前,转炉渣返回电炉熔炼,钴在电炉与转炉渣之间循环,大部分钻最终进入电炉渣中,使电炉渣含钴高达0.06%,造成钴大量损失,全厂钴的冶炼回收率还不到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