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3篇
能源动力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钢中贝体预相变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扫描俄歇显微探针(AES)分析了65Si2Mn钢中温转为孕育期内碳原子的成变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温转变孕育期等温时,奥氏体晶界附近及晶内均形成可稳定的贫碳区。贝氏体预相变的实质是碳原子向晶界及其他晶体缺陷扩散偏聚而形成贫碳区的过程。中温转变孕育期内形成贫碳区具有热力学及动力学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俄歇显微探针(AES)分析了65Si2Mn钢中温转变孕育期内碳原子的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在中温转变孕育期等温时,奥氏体晶界附近及晶内均形成可稳定存在的贫碳区。贝氏体预相变的实质是碳原子向晶界及其他晶体缺陷扩散偏聚而形成贫碳区的过程。中温转变孕育期内形成贫碳区具有热力学及动力学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从Cu-Zn-Al合金相变产物的形貌与亚结构的特征着手分析了贝氏体相变的阶段性。测定了贝氏体相变阶段的体转变激活能并讨论了贝氏体相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对合金钢贝氏体在贫碳奥氏体区相变机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驱动力随贫碳奥氏体区合碳量的减小而增加,并能克服其相交阻力,贝氏体在贫碳奥氏体区马氏体式切变形成具有热力学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含Si钢下贝氏体转变初期碳原子的调幅分解SCIE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EM选区衍射和暗场像法发现含Si钢下贝氏体转变初期存在碳原子的调幅分解过程,该过程类似于马氏体回火早期阶段碳原子的调幅分解,认为贝氏体相变可能是以切变机制完成。  相似文献   
6.
含硅钢下贝氏体中台阶及残余奥氏体层错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65Si2MnWA和40CrMnSiMoVA钢下贝氏体中台阶及残余奥氏体的精细结构。发现残余奥氏体中有大量层错,并且层错条纹与台阶具有对应关系。认为,贝氏体铁素体长大时,台阶有可能沿母相层错面直接切变增厚,而不是依靠台阶的侧向迁移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硅热法炼镁节能还原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行设计安装一台小型内电阻加热硅热法镁还原试验炉,加入工业用皮江法炼镁球团进行镁还原试验,得到能耗小于9kWh/kg-Mg、镁收率大于90%、还原反应周期小于180min的技术指标。与传统外加热的皮江法相比,内电阻加热硅热法炼镁在还原阶段的热效率提高4倍,反应周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8.
以硅为还原剂真空热还原硼镁石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热还原法还原硼镁石矿中的镁,并将矿石中的硼保留在还原渣中,使还原渣适用于生产无碱玻璃纤维.分别对原料和还原渣进行XRD分析和对比,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计算得当系统气压为4 Pa时反应温度降为661℃.确定了硼镁石矿的最佳煅烧条件为1000℃,恒温30 min.增大CaO加入量镁还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针对碳电热法生产的一次铝硅合金经稀释精炼后其主要杂质为铁,而传统加除铁剂过滤的方法除铁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锰为除铁剂,研究了电磁场对铝硅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直流磁场后铝硅合金中的铁相由针状长大到片状、球状,合金中的铁相体积随直流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针状的铁相消失,从而使最终合金中的绝大部分富铁相被去除.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热法生产的一次铝硅合金经稀释精炼后需去除杂质铁,而直接加锰除铁造成了锰的损失,且锰的扩散较慢这一问题。探讨了用氯化锰代替单质锰去除铝硅合金中铁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氯化锰能够与铝反应生成锰即氯化锰可以代替锰去除铝硅合金中的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