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效态Cu-Cr-Zr-Mg-RE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TEM)和光学显微镜(OM)研究Cu-0.43%Cr-0.17%Zr-0.05%Mg-0.05%RE(质量分数)合金的微观组织,测试不同时效工艺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电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经过冷轧后,在450℃时效4 h,析出相细小且弥散分布在基体中,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HRTEM和能谱分析表明,铬相在合金中有棒状、六边形和球状3种存在形态;锆主要以富锆相存在于合金基体中;合金在400℃时效时,观察到了亚稳相CrCu2(Zr,Mg)及其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合金成分、形变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研究引线框架用Cu-Fe-P合金的软化温度,以提高合金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形变热处理工艺,Cu-2.35Fe-0.03P-0.1Zn(wt%)合金的软化温度从480 ℃提高到495 ℃左右;而在形变热处理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合金中加入Mg、Cr及稀土(RE)等元素,合金的软化温度提高到525 ℃;在加入Mg、Cr、RE等元素,同时采用改进后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合金的软化温度可提高到540 ℃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圆柱体压缩试验,研究了新型铝青铜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50~950℃、应变速率为0.01~5s-1、真应变为0~0.8条件下的流变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0.01和5s-1时,铝青铜合金首先出现加工硬化,流变应力达到峰值后趋于平稳,表现出动态回复的特征;应变速率为0.1和1s-1时,合金发生了局部动态再结晶;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形式来描述新型铝青铜合金热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行为。  相似文献   
4.
Cu-Cr-Zr系合金非真空熔炼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Cu-Cr-Zr系合金非真空熔炼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分别计算Cu、Cr和Zr等合金组元与炉气、坩埚、炉衬和炉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分析合金熔炼过程中相关反应的可能性,并对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熔炼温度下,炉气中微量氧气和氮气都能与合金组元中的铬和锆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烧损;金属氧化物ZrO2和MgO等对于铬和锆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作为熔炼Cu-Cr-Zr系合金的坩埚和炉衬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合金化及热机械处理的方法研制了新型的引线框架用Cu-Fe-Zn-P-Mg-Cr-RE(C194RE)铜合金.优化了该合金板材的热加工工艺,获得了优良的合金性能.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及硬度测试等研究了合金在不同加工工艺下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在其它实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热轧后经在线淬火的合金的各项性能均高于热轧后自然冷却的合金的性能.热轧后经在线淬火的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560 MPa,伸长率达到8.2%.硬度达175HV,电导率为73%IACS.热轧后经自然冷却的合金经热机械处理后,析出相粒子较大,分布也不均匀;而经在线淬火的合金的析出相粒子细小,尺寸为5~20nm,弥散地分布于基体中,析出强化效果显著,并且合金的电导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Cu-4Ti-0.05RE和Cu-4Ti-0.12Zr-0.05RE两种合金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发现添加Zr元素会抑制时效过程中形成片层组织(即延缓过时效的发生);两种合金在峰值时效时析出相均为亚稳的β′-Cu4Ti相,而在过时效状态下均会出现稳定的β-Cu3Ti相。采用显微硬度计和电导率测试仪分别研究两种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显微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发现Cu-4Ti-0.05RE合金在450℃,6h达到峰值时效,此时合金的显微硬度HV是3150MPa,电导率是11.99%IACS;而Cu-4Ti-0.12Zr-0.05RE合金在450℃,8h达到峰值时效,此时合金的显微硬度HV是3350MPa,电导率是11.41%IACS。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研究C70250合金的热轧、固溶及时效处理工艺,对比C70250合金板坯的热轧、热轧+时效、热轧+冷轧+时效后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同时研究空冷与水冷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析出为C70250合金的主要强化手段,时效前的塑性加工能使合金强度提高4%~5%.XRD分析表明:C70250合金铸锭经热轧开坯,在575~725 ℃之间保温1 h,析出相以Ni_2Si为主;合金开轧与终轧温度应控制在(900±50)~725 ℃之间,热轧板冷却速度不小于2.5 ℃/s;固溶处理制度为(900±50) ℃、1~3 h;时效工艺为400~ 450 ℃、4~6 h,该工艺制备的C70250合金抗拉强度不小于644 MPa,电导率IACS为40%,伸长率为8%.  相似文献   
8.
Cu-Ti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u-Ti合金的热模拟压缩试验.试验表明: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少使峰值应力和稳态应力显著降低,变形温度会影响进入稳态流动所需变形量.建立的Cu-Ti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模型表征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流变应力的影响,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根据实验建立了热加工图.通过对热压缩变形过程中组织的观察得出,不连续β相的析出,是材料加工软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氛保护中频炉熔炼C194合金,铸锭经热轧后立即水淬,分别进行30%、60%和90%的冷轧变形,然后进行分级时效A(550 ℃×2 h/450 ℃×2 h)和时效B(400 ℃×4 h)处理,并在两次时效间分别进行30%、60%和90%的冷轧变形.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参数对C194类铜合金析出相和相变驱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时效温度、增加冷轧变形量,可以增大相变驱动力,合理的形变热处理参数为:冷变形60%~90%+时效A+冷变形30%~60%+时效B,可使析出相细小且分布均匀,合金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Cu-3.6Ni-1.0Si合金在变形温度为500~950℃、变形速率为0.01~10s。状态下的热塑性变形行为。根据应力.应变数据,构建了cu.3.6Ni-1.0Si合金热塑性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变形速率等加工参数之间的本构关系方程。经过参数拟合与优化,得到Cu-3.6Ni-1.0Si合金在650~950℃之间、热变形过程的应力.应变速率关系方程。试验结果及分析表明,Cu-3.6Ni-1.0Si合金加热保温及开轧温度应以950℃为上限,终轧温度以高于7000C为宜,不能低于650℃,热轧加工变形速率范围在0.1~10s-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