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板坯连铸的连拉炉数,充分发挥连铸机生产能力,先后进行了18次换包操作,换包成功率达94.40%。现将换包操作情况简述如下: 一、设备概况 1.R6000板坯连铸机是由公称容量为9t的LD转炉供给钢水,平均出钢量为12.5t,钢包容量为15t,铸坯断面为750×150mm。  相似文献   
2.
铁水连续脱硫技术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铁水炉外脱硫的必要性,阐述了连续脱硫法的优点,简单介绍了业已出现的连续脱硫方法,指出了铁水连续脱硫法的难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连铸过程中的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对铸坯的第三脆性区有重要影响,其中铁素体析出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建立的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测定的热塑性曲线,研究了J55微合金钢连铸过程铁素体转变量对热塑性的定量影响,并将20%的铁素体析出量确定为获得较好的铸坯塑性而不导致裂纹开裂的临界铁素体析出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铁素体析出量对铸坯热塑性即铸坯表面横裂纹敏感性的预测模型,可为连铸表面横裂纹的预防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开发高性能电力铁塔角钢Q460TE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合金成分、终轧温度以及轧后冷却方式等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元素可以改善角钢的冲击韧性;轧后经强制冷却,其边部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等级约为9.5级,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热轧钢材的显微组织与性能随终轧温度的降低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当终轧温度为852 ℃时,其屈服强度为540 MPa,抗拉强度为660 MPa,-40℃时的冲击功为172.9 J。  相似文献   
5.
滑动水口浇钢比塞杆包浇钢有着明显的优越性。新余钢铁厂于1985开始在10—15吨盛钢桶上试用,1986年全面推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引流剂的配比试验:滑动水口浇注的正常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滑动水口的自动开浇,而在影响滑动水口自动开浇的诸因素中引流剂的种类选择尤为重要。我们对不同引流剂的适用性进行了试验,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凝固及相变特性角度解决微合金钢连铸坯表面裂纹问题,建立了与合金化相关联的初始凝固包晶反应度模型、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铁素体转变量模型以及碳氮化物的析出模型。结合铸坯实际冷却条件,进一步建立了包晶反应度预测、初生奥氏体晶粒长大、铁素体转变、析出相析出等对铸坯表面裂纹敏感性的预测模型。针对某J55钢连铸板坯,奥氏体晶粒尺寸超过1 mm、铁素体析出量为10%、二次相析出量增加时,横裂纹敏感性最大。表面裂纹敏感性预测模型有助于实现基于成分微调和组织调控的微合金钢连铸、热装等生产过程表面裂纹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余钢铁公司引进达涅利板坯连铸技术的特点,以及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及应用优化。  相似文献   
8.
汪春雷  叶树峰  谢裕生  黄晔 《炼钢》2001,17(3):47-49,57
在冷态模拟的条件下,对平面射流连续反应器内由两相交平面射流界定的不同结构的三角区内的压力分析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在三角区只有 中空通道与大气相连而其他连都处于密闭的条件下,三角区内存在负压分布,尽管很小,却有利于保护粉剂通畅地加入到反应器内,这为平面射流连续反应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Q235钢杨氏弹性模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Q235钢的杨氏弹性模量进行了研究,通过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对700~1400℃温度区间的杨氏弹性模量进行了测量,每100℃取1个测量值,通过拟舍得到连续曲线;1400℃至零强度温度(ZST)使用Tszeng模型计算,体现液相区的真实力学行为.将得到的杨氏模量结果运用于连铸二冷段的热力耦合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已开发的板坯连铸二维传热与凝固模型,结合实际连铸工艺条件,计算并重点揭示了沿拉坯方向铸坯表层(0~5mm)宽面中心和角部温度场与冷速分布。结果表明,铸坯在结晶器内浇注温度迅速下降至1 200~900℃,随后在二冷区内缓慢冷却,角部比宽面中心低约200℃;表层铸坯在结晶器内冷速最大达40℃/s,平均冷速约为10℃/s;二冷区内,足辊区冷速约3~6℃/s,随后维持在0.1~0.5℃/s之间。研究结果可用于优化连铸工艺,为从凝固与相变角度控制连铸坯表面及角部横裂纹缺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