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2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太钢不锈钢高线的开发,不锈钢盘条的酸洗成了制约高线开发的重要环节.为了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酸洗工艺、方法,进行了一系列酸洗试验,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不同酸洗方法对不同钢种的影响,并提出了适用于生产实践的酸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同退火时间对0Cr13Mn机械性能的影响,不同淬火温度对0Cr13Mn组织、性能影响的实验,确立了0Cr13Mn不锈钢的合理热处理参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管式加热炉对S31254不锈钢在950℃下时效不同时间的第二相析出行为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硼的添加量对析出速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950℃保温约5 min后不添加硼的S31254不锈钢就可以看到明显的第二相析出;当添加0. 002%的硼后,第二相的析出时间延长到10 min,且时效时间在30 min后才会大量析出第二相;当继续添加硼到0. 004%后,第二相的时间析出延长到了30 min,且析出的第二相尺寸要小于不添加硼的试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T91管坯中心星形痕迹的电镜观察,判断其星形痕迹处主要为Si O2夹杂聚集。分析认为,Si O2主要来源于方坯加热时中心部位的二次氧化。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的使用环境特点,太钢开发了S30432耐热不锈钢管,并详细阐述了该钢种的合金设计原理、强化机制及其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增重法研究了高硅奥氏体耐热不锈钢TD305B(/%:0.05C、3.30Si、0.80Mn、19.50Cr、13.30Ni、0.05N)和传统耐热不锈钢SUS310S(/%:0.05C、0.60Si、0.80Mn、24.60Cr、19.10Ni、0.05N)在500~1 000℃空气中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EDS)对试样表面氧化膜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700~1 000℃新型高硅耐热不锈钢TD305B较传统耐热不锈钢SUS310S抗氧化性好,主要是由于TD305B钢除了在高温时基体与氧容易形成FeO·Cr2O3和FeCr2O4、NiCr2O4等保护性氧化膜外,还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硅,在距表面20μm处形成了一层SiO2阻止了氧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TD305B钢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304不锈钢冲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其冲压性能的工艺措施,开发出了适合不同深冲用途的系列304型不锈钢。  相似文献   
8.
杨永超  白晋钢  李宏 《炼钢》2019,35(5):63-67
采用连铸工艺生产的20Mn23AlV钢铸坯(w(C)=0.04%~0.12%,w(Si)≤0.50%,w(Mn)=21.50%~25.00%,w(P)≤0.030%,w(S)≤0.030%,w(Al)=1.50%~2.50%,w(V)=0.04%~0.10%),在热轧过程中容易出现边部开裂缺陷,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通过对铸坯缺陷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认定中厚板边部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在第三脆性温度区间,氮化铝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奥氏体晶界的结合能,进而降低了钢的塑性;钢中锰含量高,凝固过程中柱状晶组织发达,易形成穿晶组织、裂纹等缺陷;在连铸生产过程发生卷渣,卷入铸坯的夹杂物与基体的延展性不同,随着轧制的进行而产生裂纹。对炼钢及连铸过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降低了钢中氮化铝夹杂数量,减少了保护渣卷入钢水中的频次,中厚板边部开裂率由28%降低至3%以下。  相似文献   
9.
针对太钢二炼钢(新区)1 235×200(mm)断面的连铸结晶器,在现用的梯形水口下,研究了不同拉速下的水口插入深度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的影响,提出了最佳的水口插入深度,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综述了6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凝固、热加工和热处理阶段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并分析了合金元素对Mo偏析和σ相析出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作者前期工作,重点分析了微合金化元素硼对其凝固阶段Mo偏析、热加工和热处理阶段σ相析出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硼抑制热加工过程中σ相的析出,减小析出相数量和尺寸,有利于热塑性提高;同时还可促使钝化膜表面形成富铬和富Mo氧化物,加速基体表面钝化膜致密化,且减缓晶界处贫Cr和贫Mo区,提高耐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