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82B盘条中马氏体产生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知其基本分布在1/2半径的盘条心部。利用有限元法对82B斯太尔摩冷却线进行了温度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符合较好,风冷线上盘条心部和边部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冷速小于动态CCT曲线中测定的马氏体开始出现的最低冷速,排除了本次控冷工艺设置不合理导致马氏体的产生。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波谱仪对盘条心部马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心部马氏体区域存在严重的Cr、Mn元素偏析,此为马氏体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直线截点法计算各试样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得出82B高碳钢的奥氏体粗化温度为950℃,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和能谱分析可知,晶粒粗化的主要原因是950℃时V、Ti、Nb碳氮化物数量的大大减少,即析出相粒子钉扎作用的减弱和消除.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82B高碳钢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其生长模型的公式为D=6.82×104t0079 exp(-8.04×104/RT).当加热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60~90 min时,82B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小于67μm,晶粒细小均匀,且微合金元素V充分溶解在奥氏体中.  相似文献   
3.
王芳  李娇  金桂香  张华山 《连铸》2015,40(2):1-4
超低碳钢由于碳含量非常低,在其连铸过程中要避免钢液增碳,并且制备保护渣时应主要考虑保护渣的润滑及消耗。结合最新关于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的发明专利申请,分析了用于超低碳钢的连铸保护渣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超低碳保护渣组分最新现状研究发现,超低碳保护渣主要有含碳保护渣,无碳的彩色保护渣,控制硼含量的保护渣,控制氟含量的渣、无氟无硼渣,并对这些种类的保护渣达到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为今后企业在超低碳钢保护渣选取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不同吐丝温度对82B高碳钢的动态CCT曲线的影响,并对心部马氏体组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吐丝温度高时,CCT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冷却速度控制在3~5℃/s,盘条组织良好;心部马氏体组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Mn和Cr元素存在严重的正偏析,以及C元素有一定的负偏析造成。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变形温度对82B高碳钢的动态CCT曲线的影响,并对心部马氏体组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变形温度高,CCT曲线向右移动,更容易形成马氏体组织;冷却速度在3~5℃/s,盘条组织良好;心部马氏体组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Mn和Cr元素存在严重的正偏析。  相似文献   
6.
应用配有能谱仪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A105钢中裂纹处及基体内残余元素Cu、As和Sn以及P含量.应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计算了A105钢的主要析出相以及钢液中P含量随固相质量分数变化关系.应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105钢的高温热塑性进行了研究.发现P偏析是该钢产生横裂的主要原因,残余元素Cu、As和Sn在晶界的偏聚加剧了裂纹的形成,矫直温度偏低加速了裂纹的扩展,而裂纹的形成可能与AlN的析出无关,因为析出的AlN很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