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以周庄为例,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对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进行实地调查,据此划分居民类型,以揭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整体认知结构,了解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刻画不同类型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剖析不同类型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原因。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分析周庄居民类型及其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水是徐州市的供水水源,其赋存条件主要受岩溶发育特征控制。横切徐州复向斜向NW向张性断层,由于断裂规模大,切割了多个岩溶含水层,断层带中岩石破裂,溶洞发育特征成为岩溶水良好的储存运移场所。本文根据大量的资料,研究了NW向断裂对岩溶水赋存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徐州市区岩溶塌陷的机理:岩溶洞穴的发育为塌陷提供了先决条件,强烈开采岩溶水导致其水位持续下降,独特的土层结构增强了潜蚀作用,促进了土洞的形成与发展.水位骤降导致土体失去浮托力,火车运行和建筑施工振动,导致土洞顶板失稳,是塌陷的触发性动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徐州市岩溶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进一步水质恶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生态工业园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工业园在中国的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矿诱发的塌陷在我国岩溶充水矿区广泛分布。本文通过一些矿区塌陷实例,从开采扰动特点,采矿诱发的致塌作用,塌陷类型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作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汤山再生水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一期设计规模为7万m~3/d,污水采用多段A~2/O+浸没式超滤膜+臭氧+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出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景观用水。介绍了工程概况、进出水水质、工艺流程、设计参数、设计特点等,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综合管廊工程内排水的组成及其水量分析计算,并对常规排水方式及其存在问题、真空排水系统的组成和优缺点做了分析,说明了真空排水系统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经济可行,且已经在多个实际综合管廊工程中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白云岩76块岩样、17口井的水样和任436井结垢进行了Sr,Ba等微量元素的测试,利用PHREEQM消化水化学模拟软件对微量元素所组成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在不同温度、没CO2分压条件下进行了模拟,并探讨了微量元素在其中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及后期水岩作用的控制,潮下高能环境中形成的锥状迭层石、核形岩、凝块中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高,如Sr含量最高达0.03%;而形成于潮上带低能环境中的粉晶、粉晶白云岩中Sr含量低,一般0.002%-0.003%;好的储层由于后期溶滤作用,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与之相反,好的储层其油田水中元素富集;结垢中微量元素含量比岩石、油田水中的含量高数百倍甚至数千倍,表明在结垢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浓缩作用,其中重晶石(Ba-SO4)、玉髓(SiO2)、石英(SiO2)的溶解与沉淀取决于温度条件,而对CO2分压的变化不敏感;天青石(SrSO4)随着CO2分压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其饱和指数逐渐升高,直至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四氯化碳(CCl4)污染对土壤中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等主要酶活性的影响.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采用铜盐比色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计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测试.结果显示,四氯化碳浓度越高,对蛋白酶和脲酶活性的抑制越强,呈现出先抑制后恢复的过程.w(CCl4)<1.6×10-6时对土壤蛋白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w(CCl4)>3.2×10-6时对土壤蛋白酶和脲酶均有明显的抑制;抑制强度第1天为7.90%~38.86%,影响时期长约5 d;对脲酶的抑制第1天为51%~72%,影响期约1 d;四氯化碳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没有显著性抑制,反而有微小的激活作用,四氯化碳污染(w(CCl4)=1.6×10-6~16.0×10-6) 的土壤微生物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过氧化的防御能力.显然土壤脲酶对四氯化碳反应最敏感.酶对四氯化碳污染的不同反应将影响污染区土壤的质量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