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钨酸钠溶液膜电解体系的阳极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钨酸钠溶液电解体系中的多种材料的电极极化曲线和强化电解寿命试验,筛选出了钨酸钠溶液膜电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合适的阳极材料;并通过考察不同形状的阳极对电解的影响,得出了网状阳极更适合钨酸钠溶液电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树脂吸附沉淀法除钼的工业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硫化后高达10g/L钼的钨酸铵溶液与选定的特种树脂混合30~60min,一次可以沉淀除去80%的钼,沉钼后的溶液再经密实移动床离子交换,钨酸铵溶液中的Mo/WO3比值可降至1.5×10-4以下,结晶得到的APT质量达到国标GB/T10116-2007APT-0级品要求,大部分产品中Mo≤15×10-6。  相似文献   
3.
N235萃取镍钼矿硫酸浸出液中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N235萃取镍钼矿酸浸液中的钼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萃取和反萃步骤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三级逆流萃取率可达99.7%,而一级反萃率可达95.5%,反萃液钼浓度约为100 g/L,整个工艺的金属钼直收率可达98%以上。通过该工艺可实现镍钼矿酸浸液中的镍钼分离,以及钼的富集和部分除杂。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第三代仲钨酸铵生产工艺和处理高磷、高钼低品位白钨矿的实验结果。该新工艺的基本特点是直接从苏打高压浸出液中萃取钨,萃余液返回浸出,形成闭路工艺。其第二个特征是从纯钨酸铵溶液中,利用专用的"反应-固液分离一体化装置"用树脂沉淀法预除钼后再深度除钼。其第三个特征是采用节能浓缩技术浓缩洗树脂的洗水及解钼液,有价元素返回流程,硫酸铵浓缩固化成化肥销售,实现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5.
镍钼矿全湿法浸出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性氧化浸出-酸渣碱浸工艺对镍钼矿进行了浸出回收。结果表明:在盐酸用量为0.52 mol(每100 g原矿),固体氧化剂N1用量为原矿质量的60%,液固比为3∶1,温度90℃左右,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镍、钼浸出率分别为92%、60%;在氢氧化钠用量为酸浸氧化后干渣质量的45%,液固比为3∶1,温度40~50℃左右,浸出时间15 min的条件下,钼浸出率可达90%以上,钼的总回收率在96%以上。该工艺流程简单、能耗较少、镍钼回收率高,可避免火法脱硫的烟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密实移动床——流化床离子交换除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密实移动床——流化床离子交换除钼技术二年来在工厂实际应用的情况,数据表明,该技术除钼率一般在99%以上,处理钼浓度高达1.4g/L的料液,产品APT中的钼含量也能稳定控制在0.0018%以下,且操作方便,树脂复用性能好,试剂消耗小,除钼过程钨的损失率少于0.5%,对环境污染少。实践证明,该技术是一种经济的深度除钼工艺。  相似文献   
7.
膜电解法回收钨酸钠溶液中游离碱工业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工业实际料液对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法脱除钨酸钠溶液中的游离碱的工艺进行了工业扩大试验,验证了小型试验中所得到的一般规律,并对膜电解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膜电解脱碱工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工艺是是稳定可靠的,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交换除钼方法:采用密实移动床吸附经硫化处理后的钨酸盐溶液中的钼, 用流化床解析和洗涤负钼树脂。实验测定了吸附接触时间对除钼过程的影响, 在合适的吸附流量下, 除钼率可保持在99%以上。解析剂中有效成分可充分利用, 解析过程中树脂层温度不超过50 ℃, 再生后的树脂复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中南大学冶金学院稀冶所研究开发的利用低品位镍钼矿生产钼酸铵新技术及其工业应用。该工艺适用于各种含钼原料,包括镍钼矿、钼铅矿、钼铁合金及含钼废料。工艺主要包括矿物分解、含钼溶液预处理、离子交换、结晶除钒、深度净化等步骤。利用本工艺处理含Mo约6%,含Ni约3%的矿物原料,Mo和Ni的回收率可分别达到90%和98%,制得的钼酸铵产品符合国标一级标准。该工艺目前已在国内8家工厂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