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相关领域实用的六类电离辐射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核科学和电离辐射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电离辐射量体系一直在不断演进。本文根据各种电离辐射量的实际应用场合和主要特性,归纳整合为六大类各相关领域实用的电离辐射量(包括有关衍生量)加以评述,旨在从方便实用出发,有助于各相关领域人员更好理解和正确应用有关的电离辐射量及单位。  相似文献   
2.
概要归纳与评述了国内外各类放射诊疗迅速发展的动态,以及所致医疗照射应用频率剧增的新进展;进而总结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所揭示的新趋势;据此分析提出有效强化医疗照射防护的五方面新启示。显然,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放射诊疗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公众因健康体检和疾病诊治需要而接受的各类医疗照射。上海市仅施行X射线诊断业务的医疗机构至2010年已增至1 279家,是1998年的2.1倍多;而拥有的X射线诊断设备总数增加了57.7%,其中X-CT净增131.9%。至2009年,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年频率达780.44人次/千人口,比1996年增加58.3%;其中X-CT检查大幅度增加了317.1%。而2008年相比于1996年,临床核医学诊断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分别净增了139.4%和210.6%;肿瘤放射治疗则增加了59.9%。上海市率先在我国大陆3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自主开展了"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的调查研究,适时掌握了各类放射诊疗及其所致医疗照射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有效加强医疗照射防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为合理规划与利用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很有利于促进放射诊疗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以追求趋利避害而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3.
全面调查研究上海市开展X射线诊断的基本现状,并分别统计各种X射线诊断按照主要检查类型、受检者性别与年龄组分布的人次数,得出X射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应用频率及其各类分布。截至2010年底,上海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 270家,其中开展X射线诊断业务的占39.11%。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含助理)医师已达2.2人。"十一五"期间,数字摄影设备(DR)、计算机摄影设备(CR)、乳腺X射线摄影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分别以年均21.3%、13.5%、11.2%、10%的速度增长,普通X射线机却以年均8.1%的速度减少。2007年和2009年两年按人口加权的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应用年频率为763.23人次/千人口。以胸部检查、X-CT扫描检查、四肢及关节摄影等类型检查居多;头颅摄影、钡灌肠、骨盆及髋部摄影频率显著降低;而脊柱摄影、胆囊造影、躯干X-CT扫描检查和牙科全景摄影频率显著增加。0~15岁年龄组以胸部摄影居多,占56.66%;16~40岁年龄组胸部摄影和胸部透视分别各占22.54%和26.43%;大于40岁年龄组以胸部摄影和X-CT检查为主,分别各占32.19%和17.09%。显然,上海市"十一五"期间的X射线诊断应用频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医疗照射防护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掌握医用诊断X射线的能谱是开展图像质量和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评估等工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应用MCNP(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软件开展医用诊断X射线能谱的计算机蒙特卡罗模拟。构建了X射线机头简化的几何模型,计算管电压为50~150 kVP、总滤过为0.5~5 mm(Al)、阳极角度为6°~14°时,在出来口的X射线能谱结果。同时分析了X射线的阳极脚跟效应特性,并得到含有阳极效应的X射线面源数据文件集,可用于后续应用计算。能谱的模拟计算结果与现有能谱软件结果符合较好,表明通过电子打靶的计算机蒙特卡罗模拟可较准确得到X射线源特征参数,为后续其应用建立了较好的源项基础。  相似文献   
5.
室内氡子体有效剂量转换系数受室内环境参数的影响。为了理解和评价室内氡子体有效剂量转换系数随换气率、气溶胶浓度和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变化关系,从室内氡子体模型出发,结合前人实测的室内环境参数,计算了典型室内环境氡子体剂量转换系数值,并重点分析了室内环境参数中换气率、气溶胶浓度、气溶胶粒径分布对室内氡子体剂量转换系数的影响。在换气率为0.55 h-1,气溶胶浓度1.0×104 cm-3,AMTD为1.0 nm,AMAD为200 nm的典型室内环境,氡子体有效剂量转换系数为28.4 nSv.(Bq.h.m-3)-1,考虑到室内环境参数的变化范围,该值可以在19.9~33.9 nSv.(Bq.h.m-3)-1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220Rn子体的累积测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评价暴露量为目的的222Rn、220Rn子体累积测量仪.该测量仪使用固体径迹片CR-39为探测元件,用小型静音泵进行滤膜采样,之后蚀刻、读数,通过径迹密度分别求算222Rn、220Rn平衡当量浓度(EECRn、EECTn).在采样时间为24h,采样流速为0.8 L/min的条件下,EECRn和EECTn的探测下限分别为0.57 Bq.m-3和0.07 Bq.m-3.最后介绍了使用该测量仪于2001年春在广东省珠海市进行环境222 Rn、220Rn子体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7.
医用X射线CT主要检查类型所致成年受检者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掌握广泛普及的医用X射线CT(X-CT)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是加强医疗照射防护的一个关键课题.在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中,根据全市拥有X-CT机各种品牌及其在各级医院实际应用比例情况,抽取全市约占30%的X-CT机计45台进行现场调研.累计针对8种常见主要检查类型的500例成年受检者,调查他们进行X-CT检查时所用的扫描参数及其相关剂量学信息,借助剂量转换系数等估算其所致典型有效剂量.研究结果表明,头颅、胸部和腹部的X-CT扫描中,各自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的均值分别为55.4 mGy、12.5 mGy和18.4 mGy,而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均值分别为603 mGy·cm、294 mGy·cm和415mGy·cm.由此估算出头颅、胸部和腹部X-CT扫描所致成年受检者有效剂量的典型值分别为1.4 mSv、5.3 mSv和7.5 mSv.头颅扫描检查的CTDIw值通常高于耳道、眼部或鼻窦的诊断检查.显然,必须进一步加强X-CT扫描检查的影像质量及其所致剂量的优化匹配研究,尤其必须注意恰当选取各类X-CT检查所用的扫描参数,并不断完善相应的X-CT检查医疗照射指导(参考)水平,推动X-CT检查的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医用X射线CT的应用频率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射线CT (X-C T)的日益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医疗照射防护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因此,在上海市开展的“十一五”期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课题中,重点调查研究了全市医用诊断X-CT机装备及其使用的基本状况、应用频率以及所致剂量水平等.本文侧重分析全市X-CT的基本状况和应用频率及其分布的研究结果,并与世界各国现状进行了比较.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共有112家的各级医院,使用着152台X-CT.以全市常住人口计,每百万人口X-CT拥有量逾7.9台;而全市中心区百万人均拥有量达16.9台.上海市2009年医用X-CT检查的应用频率已增至137.84人次/千人口,在医用X射线诊断的总频率中占17.7%;达到1996年的近4.2倍.进一步分析X-CT应用频率的各种分布可见,X-CT的扫描检查类型主要集中在头部、胸部和腹部;男性受检者多于女性;且以年龄大于40岁者居多等.最后针对有关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和相应大力加强X射线CT检查的医疗照射防护问题展开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9.
220Rn子体结合态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是评价环境中Rn、Tn子体所致呼吸道内照射剂量的重要参数.采用CR-39作探测器,ThB作示踪粒子,反推计算得到了Tn子体结合态气溶胶的中位径(CMD)和方差(GSD).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地区)进行的现场测量结果表明,CMD分布为30~130 nm,GSD分布为1.9~3.3.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楼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可知,潮湿的农村的CMD较小,且环境越潮湿,CMD一般会越小.另外,通风对气溶胶粒径的影响也很明显,砖房在通风状况好的情况下有较大的CMD.砖房的CMD普遍比水泥房间的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006—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居室氡浓度调查的方法和结果。本次调查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基本上3个月为一个测量周期,分4个季节进行探测器的布放与回收,多数地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测量。共有1个省和7个城市参加了此次调查,测量房间数共计2 029个,涉及省市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氡浓度范围5.3~183.0 Bq·m-3,按样本量加权均值为(32.6±5.2)Bq·m-3,按人口加权均值为(30.7±4.3)Bq·m-3。氡浓度超过100 Bq·m-3的房间(36间)约占总调查房间的1.8%。本次调查结果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测量结果的比值范围为1.00~3.12,按各城市人口加权均值为1.80。同时对调查地区城镇/农村、不同建筑年代、不同楼层、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面和墙体材料居室内氡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调查地区居室内氡浓度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