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2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248篇
电工技术   44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419篇
化学工业   737篇
金属工艺   304篇
机械仪表   520篇
建筑科学   627篇
矿业工程   299篇
能源动力   141篇
轻工业   828篇
水利工程   306篇
石油天然气   243篇
武器工业   49篇
无线电   6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7篇
冶金工业   245篇
原子能技术   138篇
自动化技术   53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产品质量高等优点,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因此受到广泛重视.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装配式建筑剪力墙常见的竖缝连接形式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种新型竖缝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结构导向集总的柴油加氢精制分子水平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中国石油某分公司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所建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反应条件下精制产物中典型分子的含量,并可在分子水平上描述柴油体系中的硫化物、氮化物、多环芳烃、正构烷烃等在加氢精制反应器中的转化规律,揭示反应温度、压力、液态空速等操作条件对加氢精制反应过程的影响规律,指导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操作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精制柴油硫、氮含量小于10μg/g、精制柴油收率不低于设计指标89.5%时,模型预测优化的操作温度区间为314.5~320.3℃。  相似文献   
3.
笔者分析了三次脉冲法电力电缆故障测试原理及组成,利用案例分析法证实三次脉冲测试方法现场测试的有效性。探讨了三次脉冲法电力电缆故障测试中脉冲宽度、工作电压的选择及低频振荡等问题。得出了近端故障测试宜采用0.1μs、0.2μs脉冲宽度,远端故障测试宜采用1μs、2μs脉冲宽度的结论。为保证故障点充分击穿,所加的冲击高压的幅度一定要高,如果故障点无法击穿,宜先采用冲闪法,使故障点"降阻"后进行测试。通过延迟三次脉冲发送时间或调整电容器电容量可避开低频振荡对测试的影响。该方法对快速定位电力电缆故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采用多种流量测定经验公式和走航式ADCP实测的流量数据进行计算,验证更新改造后该灌区信息化建设初期出现的闸门控制系统中流量测定误差较大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多区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话务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多区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进行计算机话务模拟的方法,并给出了模拟和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
陈炜  武星宽 《国外建材科技》2002,23(2):104-105,125
智慧是“光”的言说,东西方都有各自的语言。如果说建筑是智慧语言的一种表达式,作为一个可供阅读的“文本”存在,那么东西方的智慧说了什么,是读懂“文本”的关键。对于“光”的辨别是区分东西方建筑的边界。“光”的运用,在建筑中所显示的并不仅仅是一种照明,也不是简单的技术运用和欲望的张扬。它是启示人心灵之光的引导符。对建筑语言的探索应追朔到“光”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